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昌刑法思想述要
被引量:
1
A Review of the Highlights of Criminal Law Ideology of Prof. Ma Kechang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中国法学界,马克昌教授是令大家非常尊敬的前辈。半个世纪以来,马克昌教授为中国刑法学、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以及刑事法学的人才培养殚精竭虑,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年秋高气爽的时节,我们将迎来马克昌教授的80寿辰,为了弘扬马克昌教授五十年来追求真理、探索新知、传道授业、泽被后学的精神,我们特约专稿采撷马克昌教授的学术思想,以表本刊对马克昌教授的敬意。
作者
刘明祥
郭泽强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法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5年第4期3-11,共9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关键词
马克昌
刑法思想
刑事司法制度
犯罪特点
犯罪构成
预备犯
共同犯罪
集合犯
教唆犯
刑事责任
刑罚
死刑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77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6
1
马克昌.
论犯罪的概念和特征[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44(4):3-9.
被引量:5
2
马克昌.
犯罪构成的分类[J]
.法学,1984(10):15-18.
被引量:20
3
马克昌,鲍遂献.
略论我国刑法上行为的概念[J]
.法学研究,1991,13(2):1-5.
被引量:12
4
马克昌.论预备犯[J].河南法学,1984,(1).
5
参见叶高峰教授主编:《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4页.
6
高铭暄.《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8页.
7
马克昌.
共同犯罪理论中若干争议问题[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16-23.
被引量:60
8
林亚刚.
论集合犯[J]
.法学研究,2001,23(3):80-88.
被引量:13
9
马克昌.
论刑事责任与刑罚[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2(2):33-39.
被引量:13
10
马克昌.
金融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J]
.人民检察,2001(1):5-8.
被引量:44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张明楷.
教唆犯不是共犯人中的独立种类[J]
.法学研究,1986,8(3):42-44.
被引量:22
2
李丹,陈锡镇.
国家工作人员与其家属共同受贿如何处理[J]
.现代法学,1987,9(2):73-75.
被引量:4
3
李敏.
论片面合意的共同犯罪[J]
.政法论坛,1986,4(3):40-45.
被引量:25
4
余淦才.
试论教唆犯的刑事责任[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7(2):62-66.
被引量:26
5
伍柳村.
试论教唆犯的二重性[J]
.法学研究,1982,4(1):17-18.
被引量:48
6
[1]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1.
7
[1](日)植松正.再订刑法概论I总论[M].东京:劲草书房,1974.381.
8
[2](日)西原春夫.刑法总论(改订准备版)(下卷)[M].东京:成文堂,1995.
9
[4](日)牧野英一.日本刑法(上)[M].东京:有斐阁,1939.444-445.
10
[5]陈子平.共同正犯与共犯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38-39.
共引文献
277
1
王振华.
行为理论:从价值到规范[J]
.湘江法律评论,2020(1):25-49.
2
马荣春,骆飞.
共犯论的教义学追认:被忽略的三种共同犯罪[J]
.中国监狱学刊,2022,37(1):49-60.
被引量:1
3
储槐植,李梦.
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J]
.刑法论丛,2018,0(4):409-429.
被引量:4
4
芦吉权.
浅论片面共犯问题[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6(6):23-28.
5
刘宪权,吴允锋.
论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
.法学,2001(7):36-41.
被引量:39
6
聂立泽,孙海龙.
论刑法中的实行行为[J]
.法商研究,2004,21(4):100-105.
被引量:15
7
鲍刚.
论共同犯罪人刑罚的从属性与独立性[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1):31-34.
8
胡陆生.
犯罪预备立法及概念之比较[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2(1):8-12.
被引量:1
9
朱欣成.
外商的“中国印象”[J]
.金融博览,2002(7):41-41.
10
胡光.
共犯属性的思考——共犯限制从属性的导出[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54-5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曲新久等.刑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
(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Hans-HeinrichJescheck),(德)托马斯·魏根特(ThomasWeigend)著,徐久生.德国刑法教科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3
(德)弗兰茨·冯·李斯特(FranzV.Liszt)著,徐久生.德国刑法教科书[M]法律出版社,2000.
4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5
林亚刚.
论集合犯[J]
.法学研究,2001,23(3):80-8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
1
张莉琼.
集合犯的法定性特征研究[J]
.海峡法学,2010,12(4):82-8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林清红.
未达恶意透支追诉标准的数额不应累计[J]
.中国检察官,2013(12):3-4.
被引量:1
2
李振林,吴波.
法律拟制与罪数形态之关系辨析[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3(4):11-17.
被引量:1
1
林亚刚.
论集合犯[J]
.法学研究,2001,23(3):80-88.
被引量:13
2
靳宗立.
集合犯概念于台湾地区实务之运用[J]
.人民检察,2016(16):71-73.
被引量:4
3
张莉琼.
集合犯的法定性特征研究[J]
.海峡法学,2010,12(4):82-88.
被引量:2
4
冯锦华.
从一起案件来谈犯罪论上的罪数[J]
.森林公安,2009(6):26-26.
5
张莉琼.
集合犯与连续犯新界分[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2):134-138.
被引量:1
6
马军.
心明眼亮的和坤岳丈[J]
.知识窗(教师版),2011(7):62-63.
7
姚树梅.
梦想与坚持[J]
.中国社会工作,2013(33):57-58.
8
柳易.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J]
.粮食问题研究,2014(4):49-50.
9
郭建平.
邓小平论苏联模式[J]
.东欧中亚研究,1998(4):3-8.
10
吴振兴.
试论一罪的类型[J]
.法律学习与研究,1992(5):23-29.
被引量:2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