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学自由谈》
2005年第4期78-83,共6页
Literature Talks
同被引文献89
-
1王彬彬.鲁迅笔下的无赖儿郎——也谈鲁迅对流氓文化的批判[J].江汉论坛,2005(1):119-121. 被引量:2
-
2董之林.亦新亦旧的时代——关于1980年前后的小说[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42(1):120-131. 被引量:6
-
3程光炜.知识·权力·文学史——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的再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42(1):132-137. 被引量:6
-
4萧夏林.文学批评缺席的背后[J].当代作家评论,2005(1):70-70. 被引量:1
-
5蒋登科.九叶诗派与中国诗歌的道德审美理想[J].贵州社会科学,2005(2):106-110. 被引量:4
-
6徐德明.“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述[J].文学评论,2005(1):106-111. 被引量:99
-
7高玉.中国现代“自由”话语与文学的自由主题[J].文学评论,2005(1):136-143. 被引量:5
-
8李杨.重返“新时期文学”的意义[J].文艺研究,2005(1):5-11. 被引量:47
-
9王一川.“伤痕文学”的三种体验类型[J].文艺研究,2005(1):12-17. 被引量:14
-
10张颐武.大历史下的文学想像 新世纪文化与新世纪的文学[J].文艺争鸣,2005(2):1-3. 被引量:20
-
1网络文学批评具有史学建构价值[J].学术界,2016(6):248-249.
-
2龚举善,张鸿彬.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文化生态价值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6):177-181. 被引量:4
-
3滕艳.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典型文本——评晏杰雄《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12):82-83.
-
4唐伟胜,龙艳霞.从内森·英格兰德尔看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的文化立场[J].当代外国文学,2015,36(3):26-33. 被引量:3
-
5王立.《聊斋志异》中的反暴复仇母题——蒲松龄互文性意识和古代中国向猛兽复仇故事[J].蒲松龄研究,2006(4):38-50.
-
6吴继璋.繁简之辨[J].现代领导,2009(5):45-45.
-
7安澜,蒲艳梅.从解构主义的视角分析原文、译文、作者和译者的存在(英文)[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5(3):69-71.
-
8宋宁丽.文化教学过程中文化批评的重要性——以《高级英语》为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63-65. 被引量:1
-
9温德朝.论黄宗羲诗学思想与清初浙派之建构[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81-87.
-
10赵黎明.废名“诗的内容”说与传统性灵诗学——兼论其对中国现代抒情诗理论的建构意义[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32(2):50-5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