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代新学体制与城乡分离的加剧——20世纪前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问题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学教育体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同时也引发了乡村社会前所未有的变迁,却也由此引发了城乡社会一体发展模式的破裂,所谓中国文化“隐然有城市乡村之分”。导致城乡社会发展差距骤然拉大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新学教育体制本身的致因也值得我们关注。
作者
陈庆璠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5-70,共6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新学教育
现代化
城乡分离
20世纪前期
分类号
G529.5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213
同被引文献
30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0
参考文献
46
1
.《第一次教育年鉴》,丁编[M].,.第30-31页.
2
叶南客.
论现代人格的转型动力与转型机制[J]
.社会学研究,1995(2):91-99.
被引量:9
3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第660页,第660页,第551-563页,第646页.
4
陈宝良.
明代的义学与乡学[J]
.史学月刊,1993(3):46-49.
被引量:8
5
费孝通 潘光旦.《科举与社会流动》[A]..《费孝通文集》,第五卷[C].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440-455.
6
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8页.
7
潘光旦.《说乡土教育》[A]..《潘光旦文集》[C].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371-378页,第371-378页.
8
贺跃夫.
广东士绅在清末宪政中的政治动向[J]
.近代史研究,1986(4):31-54.
被引量:11
9
.《全国农户离村统计·农情报告》,第7卷,第7期[M].,.第171页.
10
薛暮桥.《中国农村经济常识》[M].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35年版.第24页.
共引文献
213
1
詹伟鸿.
清末景德镇窑案史料一组释读[J]
.中国地方志,2021(1):109-118.
被引量:1
2
李涛.
经济史视角下的教育扩张[J]
.世界经济文汇,2022(2):105-120.
被引量:2
3
杨苡静.
从书院转型看晚清大变局时代的地方社会因应——以苏州紫阳书院为中心的考察[J]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21(1):145-159.
4
王洪树.
从人的维度反思中国现代化[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17(1):12-16.
被引量:1
5
宫欣旺,梁仲明.
科举制的废止:一项失败的政策选择[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4):56-60.
6
范席晶,吴燕.
浅析“礼治”与“法治”[J]
.法制与社会,2006(21):207-208.
被引量:1
7
朱锴.
晚清中央机构改革研究评述(1901—1911)[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129-137.
被引量:2
8
刘海峰.
“科举学”的世纪回顾[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9(3):15-23.
被引量:44
9
刘增合.
儒道与治生之间——儒教经济伦理观念中的对峙与融通[J]
.史学集刊,1999(3):57-63.
被引量:1
10
张亦工,徐思彦.
20世纪初期资本家阶级的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方式初探[J]
.近代史研究,1992(2):107-139.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
307
1
董强,李小云,杨洪萍,张克云.
农村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J]
.社会科学,2007(1):140-146.
被引量:19
2
潘鸣.
1906年中央官制改革裁撤机构人员安置问题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z1):80-87.
被引量:3
3
刘白杨.
清末民国时期私塾对义务教育的作用分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5):115-120.
被引量:1
4
刘军.
论近代以来的县级教育行政——以湖北为例[J]
.理论月刊,2009(10):68-70.
被引量:2
5
王瑞,郭大松.
清末礼法之争探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2):96-100.
被引量:4
6
芮坤改.
论晚清的铁路建设与资金筹措[J]
.历史研究,1995(4):162-174.
被引量:16
7
罗华庆.
略论清末资政院议员[J]
.历史研究,1992(6):93-107.
被引量:6
8
田筱丹.
清末新政研究述评[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S2):146-147.
被引量:1
9
周志毅.
传统、理想与现实的变奏——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教育的变迁[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9(2):42-46.
被引量:10
10
王铭铭.
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J]
.社会学研究,1999(6):103-116.
被引量:102
引证文献
4
1
梁敏玲.
近代城乡关系的大致走向——以时人所论所行为中心的梳理[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29(2):28-40.
被引量:3
2
许庆如.
中国近代乡村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9):38-47.
被引量:5
3
崔志海.
建国以来的国内清末新政史研究[J]
.清史研究,2014(3):129-148.
被引量:21
4
姚岩.
生成结构主义视角下失地农民家庭的教育观念与策略研究[J]
.终身教育研究,2019,30(4):45-5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0
1
曾耀荣.
抗争与妥协:近代城乡关系的发展与乡村革命——以一九二八年的永定暴动为例[J]
.中共党史研究,2011(11):79-86.
被引量:5
2
樊翠花.
近三十年来近代中国城乡关系问题研究综述[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29(1):104-110.
被引量:2
3
何小勤.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研究——基于浙江省农村的调查[J]
.人口与经济,2013(2):69-77.
被引量:73
4
高盼望.
主体的遮蔽:民国乡村教师研究综述[J]
.教育史研究辑刊,2014(1):42-48.
被引量:1
5
陈杰.
民国时期徽州乡村新式教育及其教学实态——以《一个徽州乡村小学教员的日记》为中心[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4(9):16-23.
被引量:2
6
江超.
清末徽州毁学原因探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7-88.
7
戴鞍钢.
清末新政与科举停废[J]
.历史教学问题,2015(2):17-22.
被引量:2
8
崔志海.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J]
.近代史研究,2015(3):134-153.
被引量:7
9
赵亮.
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的考察和反思[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19(3):103-108.
10
赵亮.
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考察与反思[J]
.教学与研究,2015(6):102-109.
被引量:1
1
徐奎伟.
浅谈中专素质教育[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6):128-128.
2
邢瑞苗.
近代新学教育与乡村社会的变迁[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40-141.
3
王先明,李丽峰.
近代新学教育与乡村社会流动[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8):52-58.
被引量:13
4
郝锦花.
近代“新学”教育与乡村现代化的顿挫[J]
.河北学刊,2003,23(2):184-188.
被引量:3
5
郝锦花.
近代“新学”教育与乡村社会现代化的启动[J]
.天津社会科学,2002(3):126-132.
被引量:10
6
杨齐福.
近代新学堂产生与科举制度的解体[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2):268-275.
7
陈红霞.
资兴市:校际交流为城市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助力”[J]
.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9(1):31-31.
被引量:1
8
王文中.
废除集体早操早读制的五大理由[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1(10):20-21.
被引量:1
9
魏明枢.
华侨与清末梅州新学教育的兴起[J]
.嘉应大学学报,2001,19(4):112-115.
被引量:8
10
张宛,史爱芬.
浅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从库利“镜中我”理论的视角[J]
.中国家庭教育,2009(2):24-26.
被引量:2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