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人才》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7S期27-28,共2页
Chinese Talents
同被引文献26
-
1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庄哲民,陆小华,熊光晶.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12-20. 被引量:800
-
2常焕.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主动为第三产业培养适用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5):64-64. 被引量:1
-
3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被引量:463
-
4李伟.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J].装饰,2006(12):40-40. 被引量:63
-
5戴勇.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关注三个层面的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7(2):56-57. 被引量:55
-
6张志祥.基于就业能力标准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6):48-49. 被引量:17
-
7张绮曼.室内设计资料集[M]{H}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
8蔡伟.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2003.
-
9卡拉?珍?尼尔森;戴维?安?泰勒.美国大学室内装饰设计教程[M]{H}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
10维特鲁威;高履泰.建筑十书[M]{H}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二级引证文献13
-
1赵睿.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6):97-100. 被引量:1
-
2杨丽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新思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12):246-247. 被引量:3
-
3张佩江,宋学坤.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课教学现状及思考[J].软件,2012,33(10):128-129. 被引量:6
-
4武时龙,童红兵,张克柱.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怀化学院学报,2013,32(5):94-96. 被引量:3
-
5刘瑞萍.三维一体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文学教育(中),2013(7):30-32.
-
6陈刚.计算机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7):221-221.
-
7万荣泽,余思东,黄欣.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农学报,2014,29(2):66-69.
-
8周诗彪,肖安国,黄小兵,陈远道,郝爱萍.基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的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33-34. 被引量:7
-
9田钧,张文青.借鉴世界技能大赛技术规范优化网络技术人才培养[J].理论观察,2014(12):91-92. 被引量:3
-
10李云芳.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15,31(7):127-128. 被引量:1
-
1不再让学历决定一切[J].成人高等教育,2005(4):39-39.
-
2宋杰.深入进行教育改革 加快培养紧缺人才[J].丹东纺专学报,2005,12(2):88-89.
-
3王兴建,高凤勤,赵本立.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95-96. 被引量:4
-
4赵大明.技工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J].黑龙江劳动保障,2003(1):32-33.
-
5汪家江.对技工院校发展的建议[J].才智,2010,0(24):209-209.
-
6刘华.农民工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2,32(5):20-22. 被引量:5
-
7魏澄荣.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 促进再就业工程的实施[J].南平师专学报,2000,19(3):34-36.
-
8董显辉.职业学校在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使命[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3(4):47-49. 被引量:1
-
9吴启安,刘欲峰.发展技工教育培养合格人才[J].东西南北(教育),2009(9):26-28.
-
10牟向阳.浅谈职业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育[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19(4):6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