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123-124,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同被引文献77
-
1姚兴富.《诗经·周颂》与《楚辞·九歌》不同宗教背景之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S1):77-82. 被引量:2
-
2姚小鸥.《鲁颂·泮水》与先秦礼乐制度的中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1):98-102. 被引量:4
-
3刘操南.《诗·周颂》中没有“合理内核”吗[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23(1):85-90. 被引量:1
-
4杨合鸣.《诗经》五首篇名试解[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9(5):75-76. 被引量:3
-
5姚小鸥.论《周颂·三象》[J].中州学刊,1991(5):95-100. 被引量:5
-
6成顼.《诗经》颂诗再评价[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42(3):78-83. 被引量:1
-
7张辉.从颂诗看周朝统治者重视人事的特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5(3):96-97. 被引量:2
-
8王潜生.论周初颂诗的思想性[J].人文杂志,1987(4):112-116. 被引量:1
-
9蔡守湘,朱炳祥.人类精神初次觉醒的产物——论《周颂》在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44(3):95-102. 被引量:3
-
10王连城.吟之有因 颂之有理——从历史上的鲁僖公看《鲁颂》四篇的思想倾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3(5):53-56. 被引量:1
-
1崔含.《诗经》三颂与颂体文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89-91. 被引量:2
-
2温国强.中国诗词之最[J].语文天地,2004(12):28-28.
-
3汪曾祺.泰山很大[J].中文自修,2015,0(19):12-13.
-
4晓雪.藏家三颂[J].民族文学,1992(4):49-49.
-
5陈桐生.论《鲁颂》借名为颂而体实国风[J].学术论坛,2017,40(1):25-29.
-
6季桂增.文化视野中的《齐风》与《鲁颂》[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5):122-127. 被引量:1
-
7潘莉.鲁僖公的历史功绩与《鲁颂》本义考论[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2):51-55. 被引量:1
-
8吕华亮.论孔子之前《鲁颂》不是《诗三百》的组成部分[J].中国诗歌研究,2010(1):182-188.
-
9刘新宁.与青铜器对白[J].北方作家,2016,0(6):31-32.
-
10傅修延.济慈“三颂”新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7,27(2):226-236. 被引量: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