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综合运输》
2005年第7期12-16,共5页
China Transportation Review
同被引文献10
-
1刘宪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构想──菱形发展战略[J].开放导报,1997(Z1):46-48. 被引量:21
-
2陆玉麒,董平.中国主要产业轴线的空间定位与发展态势——兼论点—轴系统理论与双核结构模式的空间耦合[J].地理研究,2004,23(4):521-529. 被引量:49
-
3蒋朝晖.中国大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建设之辨[J].国外城市规划,2005,20(4):68-71. 被引量:11
-
4罗红刚.构筑甘肃综合交通网的战略思考[J].综合运输,2006,28(7):60-63. 被引量:1
-
5H·德伯里.人文地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44.
-
6汪海.论构筑武汉至京沪港渝“十”字型发展轴及其对华中开发的意义[J].中国软科学,1997(12):13-18. 被引量:2
-
7汪海.长江交通体系亟待重新构造——尽快建设沿江铁路与综合运输体系[J].综合运输,2000,22(2):32-36. 被引量:3
-
8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2):127-135. 被引量:363
-
9金凤君.基础设施与人类生存环境之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276-285. 被引量:64
-
10汪海.以京沪港渝汉为核心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J].学习与实践,2016(7):5-1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5
-
1汪海.构建以京沪港渝为核心的中国城市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118-122. 被引量:3
-
2罗红刚.区域综合交通网点轴型开发模式应用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6(4):38-40.
-
3罗红刚,雷鸣涛.区域综合交通网点轴型开发模式应用研究[J].公路,2006,51(10):122-127. 被引量:3
-
4罗红刚.非均衡区域综合交通网布局模式研究[J].规划师,2006,22(11):80-82.
-
5汪海.构建长江经济带发展主轴——沪宁汉渝南、北沿江高速铁路[J].综合运输,2024,46(6):165-175.
二级引证文献6
-
1罗红刚.区域性综合运输大通道的规划与发展[J].公路,2008,53(4):126-130. 被引量:5
-
2巨天珍,石垚,安黎哲,徐世键,张宋智.公路建设期路域生态区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宝(鸡)天(水)高速公路为例[J].生态学报,2008,28(7):3365-3374. 被引量:11
-
3林涛.跨行政区城镇体系的发展与规划——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城市问题,2009(4):23-29. 被引量:2
-
4周明长,钟建,张道平,林升乐.当前德阳城市群发展战略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9(22):158-160.
-
5邹劲松,邬贵冬,朱夏毅.构筑重庆市综合交通网的战略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21-23.
-
6汪海.都市圈通勤铁路建设:中国经济稳增长、扩内需的强大引擎[J].中国软科学,2015(12):75-87. 被引量:5
-
1数字点击[J].轨道交通,2013(11):13-13.
-
2安蓓,王优玲,于佳欣,华晔迪,王慧慧.新动能 新合作 新生活 三个角度透视“一带一路”[J].中亚信息,2015,0(4):8-9.
-
3朱苗苗,冯立群.橡胶沥青在新疆地区可行性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16(4):44-46. 被引量:4
-
4开发董家口港区 再造一个青岛港[J].大陆桥视野,2009(8):11-11.
-
5易月.上海机动车交通演化与对策[J].交通与运输,1997,0(6):11-11.
-
6许雪毅.海峡隧道的神州梦想[J].瞭望,2007(28):42-43.
-
7蒋惠园,李振兴,田小勇.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扩散域内主要港口优先发展领域分析[J].水运管理,2012,34(4):25-28. 被引量:3
-
8岳金卫,颜晨广.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邮轮母港综合评价[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5(4):34-37. 被引量:5
-
9丁力.2010年世界船舶运力将达到141亿载重吨[J].海运情报,2008(9):7-7.
-
10徐俊.复杂条件下城市高架桥无支架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