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对道家文化的超拔
出处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40,共5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参考文献12
-
1苏丁,仲呈祥.论阿城的美学追求[J].文学评论,1985(6):53-60. 被引量:15
-
2丁帆.《静态传统文化与动态现代文化之冲突》[J].上海文论,1992,.
-
3苏丁,仲呈祥.《棋王》与道家美学[J].当代作家评论,1985(3):20-26. 被引量:36
-
4黄凤祝.试论《棋王》[J].文艺理论研究,1987(2):56-58. 被引量:12
-
5胡河清.论阿城、马原、张炜:道家文化智慧的沿革[J].文学评论,1989(2):71-80. 被引量:22
-
6伽达默尔,甘阳.《真理与方法》二版序言[J].世界哲学,1986(3):46-50. 被引量:12
-
7张法.《寻根文学的多重方向》[J].江汉论坛,2000,.
-
8汪曾祺.《人之所以为人》[A]..《晚翠文谈》[C].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94页.
-
9黄子平.汪曾祺的意义[J].作品与争鸣,1989,(5).
-
10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8-39页.
共引文献112
-
1郭跃辉.《溜索》“炼字”艺术探究——以“小”字为例[J].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2020(5):52-54.
-
2冯译萱.意象、氛围、生命——阿城的诗意书写[J].华夏文化论坛,2020(1):199-207.
-
3刘洋.迦达默尔与钱钟书解释学思想比较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11-14. 被引量:1
-
4曹雅涵.阿城《棋王》的王一生形象的心理学阐释[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S1):10-14. 被引量:3
-
5沈金耀.试析近年来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J].小说评论,1989(2):9-12. 被引量:2
-
6周宪.艺术品的意义与产生阐释[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4):81-86. 被引量:6
-
7叶文梓.论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7):121-123. 被引量:4
-
8罗传芳.9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述评[J].哲学研究,2000(11):56-62.
-
9刘敬东.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理性-非理性动力结构——黑格尔历史理念片论[J].哲学研究,2002(12):29-34. 被引量:1
-
10刘小平.道家文化与二十世纪国民性改造思潮[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79-84. 被引量:1
-
1肖四新,吴佩芬.汉语外国文学史编写之文化参与[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5):46-48.
-
2何锡章,梁浩伟.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与“经典化”二题[J].小说评论,2014(4):64-67. 被引量:2
-
3胡绍华.中国新文学草创过程中的宗教投影[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1(4):59-64.
-
4陈彦.戏曲的生命步态[J].传承,2012(5):54-55.
-
5郭东勇,南英.乌蒙山的女人——夏天敏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4):5-8.
-
6王明韵.让美女亮起来[J].文化时空,2003,0(6):23-23.
-
7严歌苓情怀[J].当代作家评论,1998(1):104-104.
-
8郑延卓.解决比较文学中的东方主义之道——重拾世界文学的精神[J].明日风尚,2016,0(10):138-139.
-
9单永生.单永生散文二题[J].北方作家,2007,0(6):41-42.
-
10杨新刚.大众阅读的“反经典”倾向考察[J].山东文学,2014(9):7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