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南方山区石漠化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
5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ng Mmeasures of Stony Desertification in Southern Mountain Are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调查认为,南方山区石漠化形成的原因及特点是山高坡陡、土层浅薄,人多耕地少,林草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贫乏。并提出了营造水保林、封山育林育草、退耕还牧还草等防治对策。
作者
刘德煊
机构地区
贵州省黔西县水土保持办公室
出处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年第4期54-55,共2页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南方山区
石漠化
防治对策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47
1
孙炬仁.
搞好退耕还林还草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30(S2):13-14.
被引量:3
2
王翠莲.
搞好水保生态建设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29(S2):228-229.
被引量:16
3
刘国彬.
黄土高原土壤抗冲性研究及有关问题[J]
.水土保持研究,1997,4(S1):91-101.
被引量:60
4
杨传明.
广西岩溶石漠化变化规律及强弱程度遥感分析[J]
.国土资源遥感,2003,15(2):34-36.
被引量:18
5
林中衍.
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经济治理模式[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2):34-37.
被引量:12
6
梅再美,王代懿,熊康宁,兰安军,陈永毕,孙建昌,余金勇.
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技术初步研究——以贵州花江试验示范区查尔岩试验小区为例[J]
.中国岩溶,2004,23(3):253-258.
被引量:51
7
王德炉,朱守谦,黄宝龙.
石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6):87-90.
被引量:112
8
李德生,刘文彬,许慕农.
石灰岩山地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1993,7(2):57-62.
被引量:29
9
李勇,徐晓琴,朱显谟,田积莹.
植物根系与土壤抗冲性[J]
.水土保持学报,1993,7(3):11-18.
被引量:95
10
李水明,舒宁.
MODIS数据在广西生态环境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方法[J]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30(1):40-4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5
1
吕粉桃,韩泽,张伟华,周心澄.
青海大通县山地退耕还林土壤抗冲性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5,20(F12):85-90.
被引量:12
2
李水明,舒宁,王国聪,廖淑琼.
广西石漠化的成因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J]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3):193-196.
被引量:11
3
孙凡,徐胜旺,马生丽,赵靖明,张磊,张富华.
典型喀斯特地区季节性石漠化与生态环境建设[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1-6.
被引量:9
4
龙华,邓晓斌.
广西石漠化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
.山东工业技术,2015(12):272-273.
被引量:6
5
万斌.
安顺市双堡镇封山育林措施及成效[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97-19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张玮,李晓燕,李连国,赵灵芝.
内蒙古西部地区沙棘光合与蒸腾特性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7,22(3):97-100.
被引量:18
2
李晓燕,王林和,李连国,马强,张相文,赵灵芝.
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根瘤的形态解剖特征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8):192-195.
被引量:4
3
黎遗业,覃朝膺.
广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3):116-120.
被引量:5
4
宋庆,马莉,严志强.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分析[J]
.广西民族研究,2008(3):139-145.
被引量:3
5
成永生.
我国喀斯特石漠化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J]
.地球与环境,2008,36(4):356-362.
被引量:13
6
李生,姚小华,任华东,杨光芳,杨实,兰应秋,农美东.
喀斯特石漠化成因分析[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29(1):84-88.
被引量:9
7
王俊明,张兴昌.
退耕草地演替过程中的碳储量变化[J]
.草业学报,2009,18(1):1-8.
被引量:56
8
郭雨华,韩煜,李嘉,孙保平,李永良.
大通退耕地植物群落植冠层截留性能和枯落物容水性能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5):50-53.
被引量:8
9
刘旭辉,覃勇荣,邹振旺,张康,潘振兴,刘倩,姚丽.
不同植被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394-398.
被引量:15
10
王峰,石辉,周立江,黄林.
土壤抗冲性研究进展[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29(6):528-537.
被引量:10
1
左文明.
普洱市玉米灰斑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中国农技推广,2010,26(6):41-42.
被引量:1
2
张仁,颜有明.
葡萄霜霉病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
.福建农业科技,2011,42(4):60-62.
被引量:3
3
惠祥海,孔德生,孙明海,赵艳丽.
邹城市2008年灰飞虱大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8):73-73.
被引量:1
4
王建旻,邱江,高联义,王世华.
小麦梭条花叶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00-100.
被引量:3
5
万红梅.
镇沅县水稻稻飞虱发生及其防控措施[J]
.云南农业科技,2015(6):15-17.
6
郭娅琚,路民.
培肥地力 发展可持续农业[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1):22-23.
7
王德华,夏先玖.
四川退耕还牧适栽草种指南(一)[J]
.四川畜牧兽医,2000,27(8):40-40.
8
宋长庚,窦仲良.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分析[J]
.生物技术世界,2015,12(1):31-31.
被引量:1
9
孙小平,耿丰华,邓伟,张建晓,牛朝阳,王素亭.
1998年小麦纹枯病流行原因、特点及防治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1998,27(12):20-21.
被引量:1
10
韩艳梅.
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J]
.新农村(黑龙江),2014(10):118-118.
被引量:1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