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18,共7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共引文献21
-
1张永强.论鲁迅《铸剑》的复仇美学[J].上海鲁迅研究,2021(3):110-125.
-
2苏懿,程德强,潘颖.近十年《故事新编》研究综述[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2):50-57. 被引量:5
-
3邱福庆.《铸剑》:鲁迅的爱情宣言与生命宣言[J].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77-80. 被引量:2
-
4刘骥鹏.郁结与释放--从作者的人生困境与心理语境中把握《野草》意蕴[J].鲁迅研究月刊,2008(5):20-31. 被引量:9
-
5徐渭.《铸剑》:心理成长的隐喻抒写[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78-82. 被引量:2
-
6张芬.“直到他在自身中看见神”——唐传奇、《小约翰》与《铸剑》之生成[J].现代中文学刊,2011(2):58-64. 被引量:1
-
7王海燕.鲁迅《铸剑》的精神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6):93-96. 被引量:1
-
8宫健子.“复仇”的意义[J].写作(中),2017,0(3):59-62.
-
9肖彬彬.《铸剑》和《鲜血梅花》之异同比较[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0(6Z):28-29.
-
10廖久明.也谈《铸剑》写作的时间、地点及其意义[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1(2):245-25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56
-
1任静文.绝望与反抗的双重变奏——兼论鲁迅《野草》的主体意蕴[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1):183-188. 被引量:1
-
2闵抗生.“无物之物”与“无物之阵”——重读《这样的战士》[J].鲁迅研究月刊,2004(9):38-40. 被引量:5
-
3张园.诗化的生存体验——《野草》意象解读[J].鲁迅研究月刊,2002(4):27-34. 被引量:3
-
4胡尹强.“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鲁迅的《秋夜》破译[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198-210. 被引量:4
-
5冷霜.表达即挣扎——论《野草》[J].鲁迅研究月刊,2001(1):34-38. 被引量:3
-
6张建生,吴小美.《野草》“可怖性”特征的探讨[J].鲁迅研究月刊,2000(5):38-44. 被引量:4
-
7富强.提灯寻影 灯到影灭——从《墓碣文》看《野草》[J].鲁迅研究月刊,2000(6):36-42. 被引量:5
-
8梁敏儿.拒绝重量的飞升意志——《野草》的想象力[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1):201-211. 被引量:2
-
9孙玉石,王光明.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和象征艺术[J].鲁迅研究月刊,2005(6):46-61. 被引量:16
-
10宾恩海.论鲁迅《野草》的生命意识[J].北方论丛,2006(3):25-28. 被引量:5
-
1李立.坚持品格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10):90-90.
-
2徐冰冰.当我和世界不一样——浅析斯嘉丽的自我认知过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9). 被引量:1
-
3肖锋.文学理论民族化集体心理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3(2):62-65.
-
4张园林.一枕梨云梦易残——论《玉梨魂》中折射出的社会心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52-54. 被引量:1
-
5严娟.如何调控集体心理[J].学生之友(最作文),2011(7):19-19.
-
6吴春燕.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09(19):229-230. 被引量:2
-
7程维.《诗经》中的“东”、“南”、“北”方位词文化[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86-90. 被引量:1
-
8程维.《诗经》的方位词文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19(2):57-62.
-
9王迅.桓温:哥是传说[J].青年博览,2014(20):60-61.
-
10周德生,王毅.巧用鲶鱼效应 增强集体活力[J].中小学管理,2008(4):34-3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