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7-39,共3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8
-
1.《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M].,..
-
2[7]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
-
3.《楚辞·天问》[M].,..
-
4.《山海经·海内经》[M].,..
-
5.《太平御览》卷八○五引《随巢子》[M].,..
-
6.《淮南子·本经篇》[M].,..
-
7.《淮南子·览宾篇》[M].,..
-
8.《文选·祭颜光禄文》注引[M].,..
共引文献18
-
1姜异新.徘徊于文本内外的“现代性”——北京时期的鲁迅与鲁迅的文学北京[J].鲁迅研究月刊,2005(7):25-36. 被引量:9
-
2张晓红.鲧——一个被诬蔑的治水英雄[J].青海师专学报,2005,25(5):21-24. 被引量:1
-
3张永泉.由科学与人权并重到德赛两先生并举——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的重要转折,兼论鲁迅的启蒙思想特征[J].鲁迅研究月刊,2006(8):4-17. 被引量:4
-
4王富仁.鲁迅与革命——丸山昇《鲁迅·革命·历史》读后(上)[J].鲁迅研究月刊,2007(2):30-51. 被引量:14
-
5金荣权.先秦时代的宗族观念是神话历史化的重要契机[J].中州学刊,2007(2):192-196. 被引量:1
-
6陈婧祾.普罗米修斯的历险——一个古希腊形象的中国流传与挖掘[J].文艺争鸣,2007(7):87-98. 被引量:1
-
7龚世学.中国古典神话中“天”的原型意义解读[J].理论导刊,2008(3):113-115. 被引量:2
-
8刘范弟,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轨迹及其原因[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68-75. 被引量:1
-
9徐燕.论巴族的崇虎习俗与现代的白虎崇拜现象[J].农业考古,2011(1):151-154. 被引量:3
-
10李安纲,李方舟.关公忠义仁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J].运城学院学报,2014,32(1):22-28.
同被引文献8
-
1D.佛克马,范智红.中国与欧洲传统中的重写方式[J].文学评论,1999(6):144-149. 被引量:78
-
2李忠华.嫦娥奔月神话本末论[J].思想战线,1997,23(3):21-28. 被引量:5
-
3洪强.联系式与本位式的冲突:“嫦娥奔月”故事的解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9(3):73-76. 被引量:2
-
4张北川.《竹取物语》《斑竹姑娘》中的“难题考验”[J].西藏艺术研究,1999(1):68-71. 被引量:4
-
5雷华.《竹取物语》与古代日本的伦理、君权意识[J].日本研究,2000(2):74-78. 被引量:10
-
6袁珂.嫦娥奔月神话初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1-9. 被引量:9
-
7赵虹.《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比较研究[J].日本研究,2003(2):67-71. 被引量:5
-
8张华松.月神崇拜与方仙信仰——方仙说产生于古黄县新证[J].齐鲁学刊,2004(2):31-35. 被引量:3
-
1解超迪.谈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创作论[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9(4):24-26.
-
2葛蕊,王文娟.浅谈“不平则鸣”[J].华商,2008(18).
-
3江维.浪漫着“为人生”——论文学研究会的浪漫情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8):333-334. 被引量:1
-
4李进,杨瑞霞.报告文学:新闻和文学双重特色的结缘[J].青春岁月,2012,0(12):38-38.
-
5高淑平.六朝时期的咏物铭、赞、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8-11.
-
6吴秉杰.长篇的困难[J].文学自由谈,1991,0(1):51-56.
-
7郭永贞.谈谈幼儿文学的结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106-106. 被引量:1
-
8吴相洲.文以明道和中唐文的新变[J].文学评论,1996(1):123-132. 被引量:3
-
9何丽娜.李商隐诗歌对词体创作观念和审美意蕴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112-116. 被引量:1
-
10许孝梅.诗歌创作应追求语言美[J].文学教育,2013(12):2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