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地震前兆场物理模式与前兆时空分布机制研究(一)──坚固体孕震模式的由来与证据 被引量:118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首先针对“地震前兆场物理模式建立”项目的需要,阐述了该项目的研究思路与必须研究的若干科学问题,强调了强震孕育条件与过程的研究是其中的核心文中先对笔者80年代提出的“坚固体孕震模式”的由来与发展作了概述;进而从深部构造、力学分析、破裂实验三个方面论证了该模式的合理性.从华北北部层析成像研究结果看出:强震震源都分布在高速块体内,或高速块体与低速块体接触地带,但偏于高速体一侧.通过硬、软包体力学模型研究,确认:硬包体(即坚固体)是大量应变能高度集中的重要条件.岩石失稳条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致表明:只有震源体的刚度大于环境刚度时才可能导致岩体失稳、突然破裂与应力降的产生.
作者 梅世蓉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3-282,T001,共2页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基金 国家地震局"八五"科研攻关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梅世蓉,梁北援.唐山地震孕震过程的数值模拟[J].中国地震,1989,5(3):9-17. 被引量:21
  • 2梅世蓉,梁北援,朱岳清.唐山地震前兆机制的数值模拟[J].中国地震,1989,5(2):27-34. 被引量:12
  • 3孙若昧,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
  • 4冯德益,"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三级课题研究论文集,1995年
  • 5孙流,"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三级课题研究论文集,1995年
  • 6孙若昧,地球物理学报,1993年,36卷,44页
  • 7梅世蓉,梅世蓉地震科学研究论文选集,1993年
  • 8梅世蓉,中国地震,1985年,1卷,2期,17页
  • 9陈--,大陆地震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2年
  • 10梅世蓉,唐山地震的启示,1982年

二级参考文献11

  • 1梅世蓉,梁北援.唐山地震孕震过程的数值模拟[J].中国地震,1989,5(3):9-17. 被引量:21
  • 2梁北援,罗咏生,梅世蓉,高欣欣.定常边界力作用下断层应力应变积累的模拟与地震危险区讨论[J]中国地震,1987(02).
  • 3梁北援,梅世蓉,朱岳清.二维非线性膨胀模型及壳内膨胀体对地表垂直位移的影响[J]中国地震,1986(02).
  • 4梅世蓉,梁北援.岩石膨胀与地震前兆机制(一)——地壳内存在岩石膨胀的可能性[J]地震,1986(01).
  • 5耿乃光,李纪汉,郝晋升,刘晓红,方亚如,蔡戴恩.脆性岩石破裂的前兆变形和前兆应力降[J]地震,1986(01).
  • 6梅世蓉.地震前兆的地区性[J]中国地震,1985(02).
  • 7张郢珍.唐山地震前地壳的异常隆起及无震蠕动[J]地震学报,1981(01).
  • 8梁北援,梅世蓉,朱岳清.二维非线性膨胀模型及壳内膨胀体对地表垂直位移的影响[J]中国地震,1986(02).
  • 9梅世蓉,梁北援.岩石膨胀与地震前兆机制(一)——地壳内存在岩石膨胀的可能性[J]地震,1986(01).
  • 10朱岳清.重力异常、莫霍面变形与唐山地震的孕育过程[J]地震,1984(03).

共引文献28

同被引文献1475

引证文献118

二级引证文献105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