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临床上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实际上包含两种成份,导致急性及慢性泵功能不全的心肌衰竭和由于血流动力学严重障碍而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衰竭可因持久的负荷过重伴有重度原发的心肌病变或部分心肌发生坏死。如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梗塞范围达25%以上者,在临床上可见到心肌衰竭,若受损心肌达到或超过左室的40%时,往往会使泵衰加重而表现为心源性休克。心室功能不良表现为舒张期容量增加,收缩期排血低下,射血分数下降。充血性心衰,系指对心肌衰竭所致泵功能不良的循环反应,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均被激活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导致动脉血管阻力增加,在重度的充血性心衰因伴有外周循环障碍,单纯增加射血分数并不能改善症状。新近发展的具有直接小动脉扩张作用的正性肌力药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目前充血性心衰治疗的重大进展。
作者 智光 黄大显
机构地区 解放军总医院
出处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89年第3期7-11,共5页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黄伟民,吴子达,徐有秋.黄连素治疗心律失常的基础电生理学研究[J]心电学杂志,1985(01).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