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相协调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介绍持续发展战略国际背景与中国未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诸多重要因素,并从国情出发,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已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
黄鼎成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局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0-18,共9页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关键词
持续发展战略
人口
环境
资源
协调发展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3
1
欧阳自远,黄鼎成.
一个面向未来的历史性选择——我国资源、环境态势与持续发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3(2):1-4.
被引量:3
2
孙尚清,鲁志强,高振刚,岳颂东,谢伏瞻.
论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2):4-9.
被引量:5
3
朱训.
我国矿产资源态势及发展战略的哲学思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2):23-2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黄鼎成,王毅.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持续发展[J]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2,7(3):207-21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9
1
李钟山,杨永强,王晓亮.
统筹国内外钾盐资源扭转我国钾肥供需态势[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1):319-321.
被引量:2
2
张大任.
生态环境与洪旱灾害[J]
.四川环境,1993,12(3):66-70.
3
王毅.
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若干战略选择[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3(1):50-54.
被引量:6
4
张义生,李天威,董德明,张洪彦.
协调发展原理探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A00):11-16.
被引量:1
5
张大任.
论湖南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洪旱灾害[J]
.四川环境,1996,15(4):11-16.
被引量:3
6
汤茂林.
中国国情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选择[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0(3):67-71.
被引量:2
7
吕岩威,姜琳.
中国区域PRE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8):828-831.
8
廖丹子.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40年(1978-2017):脉络、意义与图景[J]
.国际安全研究,2018,36(4):3-32.
被引量:9
9
王毅.
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若干战略选择[J]
.科学学研究,1992,10(2):56-60.
同被引文献
17
1
王思敬.
地圈动力学——地质环境、灾害与工程研究基础[J]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2):113-117.
被引量:12
2
蔡崇法,丁树文,史志华,黄丽.
城镇土壤侵蚀的特点与危害[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2):191-192.
被引量:2
3
黄鼎成.
工程地质学的未来在中国[J]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4):337-342.
被引量:7
4
雷祥义.
陕西关中人为黄土滑坡类型的研究──人类活动的黄土斜坡地质环境负效应问题[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6,23(3):36-39.
被引量:23
5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6
章家恩,徐琪.
城市土壤的形成特征及其保护[J]
.土壤,1997,29(4):189-193.
被引量:79
7
龚子同,张甘霖.
人为土研究的新趋势[J]
.土壤,1998,30(1):54-56.
被引量:18
8
张甘霖,龚子同.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基层分类与制图表达[J]
.土壤,1999,31(2):64-69.
被引量:26
9
王思敬.
工程地质学的任务与未来[J]
.工程地质学报,1999,7(3):195-199.
被引量:65
10
卢瑛,龚子同.
城市土壤分类概述[J]
.土壤通报,1999,30(S1):60-64.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3
1
姜洪涛,施斌,高玮.
人为土的概念、特征及其工程研究意义[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6):79-81.
被引量:2
2
雷祥义.
协调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Ⅱ.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1):63-66.
被引量:3
3
吴绍礼.
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
.生态经济,2002,18(4):28-2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刘洁,栗志慧,周行.
双碳目标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人口—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22(S01):150-158.
被引量:6
2
杨涛,鞠明辉,戴塔根,武国辉.
协调发展地质公园人地关系——以崀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
.矿产与地质,2007,21(3):375-380.
被引量:2
3
施斌,邵玉娴,刘春,王宝军.
城市“热岛”效应对土体工程性质的影响及其关键科学问题[J]
.工程地质学报,2009,17(2):180-187.
被引量:9
4
姜洪涛,施斌,刘瑾.
人为土的工程分类与利用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10,18(3):363-370.
被引量:3
5
彭建兵,段钊.
听黄土粒儿说滑坡[J]
.自然杂志,2018,40(4):285-289.
被引量:7
6
熊升银,周葵,刘思岑.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述评与展望[J]
.广西社会科学,2020(8):62-68.
被引量:11
7
姚佳明,姚鑫,刘星洪,姚闯闯,李凌婧.
InSAR技术的天水市活动性滑坡灾害识别与分析[J]
.测绘科学,2022,47(1):121-132.
被引量:8
8
郭新强,刘立华,曹雪梅.
市场主体的趋利性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及对策[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9-13.
1
庄伟光.
努力建设美丽的中国[J]
.高中生(作文),2013(8):34-34.
2
本刊编辑部.
美丽中国[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2(12):1-1.
3
“绿色保险”筑起环境污染“防火墙”[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12):4-5.
4
陈薪.
卢求:建筑碳排放交易任重道远——从欧盟与德国碳排放交易实践看中国未来发展[J]
.低碳世界,2013(4):40-44.
被引量:4
5
王秀荣,赵炳元.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J]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9-11.
被引量:1
6
曹新.
论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J]
.国土开发与整治,2001,11(4):57-60.
7
吴国梁.
十八党代会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
.电力与能源,2012,33(6):583-583.
8
胡鞍钢.
中国“十二五”规划与绿色发展[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7):5-5.
被引量:1
9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J]
.机电安全,2000(5):7-10.
10
王毅,于秀波,王亚华.
改善流域环境质量:体制改革与优先行动[J]
.环境保护,2007,35(07B):43-45.
被引量:7
地球科学进展
199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