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前寒武纪古地磁数据表
被引量:
4
China Precambrian Paleomagnetic Data Lis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前寒武纪古地磁数据表张惠民(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关键词中国,前寒武纪,古地磁数据表这里选编的是中国前寒武纪部分古地磁数据。这些数据是80年代以来正式发表的中国前寒武纪数据经过作者严格筛选后,编入本表的。数据截止于1995年3月底。作者认为表中的数...
作者
张惠民
机构地区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5年第4期441-448,共8页
Acta Geoscientia Sinica
关键词
中国
前寒武纪
古地磁
数据表
Chins Precambrian paleomagnetic data list
分类号
P534.4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318.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1
张惠民.
华北蓟县元古界长城系串岭沟组岩石的古地磁再研究[J]
.物探与化探,1995,19(2):135-141.
被引量:2
2
张惠民,赵凤清.
试论前寒武纪变质岩古地磁研究的可行性——以闽北地区的研究为例[J]
.地质论评,1994,40(4):312-321.
被引量:7
3
刘育燕,杨巍然,森永速男,足立泰久,杨志华,安川克已.
华北、秦岭及扬子陆块的若干古地磁研究结果[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3,18(5):635-641.
被引量:40
4
张惠民,张文治,D.P. Elston.
华北蓟县中、上元古界古地磁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1991,34(5):602-615.
被引量:30
5
刘椿,王启超,张建中,陈伯延,袁相国,陈惠霞,刘海山.太行山区元古代早期和中期地层的古地磁学测定结果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科学,1984(04).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甘晓春,李惠民,孙大中,庄建民.
闽北前寒武纪基底的地质年代学研究[J]
.福建地质,1993,12(1):17-32.
被引量:74
2
梅华林,庄建民,杨传夏.
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的P-T-t轨迹和其形成的动力学过程[J]
.福建地质,1993,12(3):182-194.
被引量:3
3
林金录,1984年
4
张惠民,国际地质交流学术论文集,1984年
5
徐学思,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1年,3卷,83页
6
张文治,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1年,1期,111页
7
陈晋镳,中国震旦亚界,1980年
8
高振西,中国地质学会志,1934年,13卷,243页
9
陆松年,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0
张惠民,1989年
共引文献
70
1
张惠民,赵风清,王富福,张文治.
华南地区古地磁研究初步成果及其地质意义[J]
.安徽地质,1994,4(Z1):112-121.
被引量:7
2
王官福.
全球主要地盾上的前寒武纪古地磁研究结果简介[J]
.地质科技情报,1993,12(2):109-110.
3
刘育燕,杨巍然,森永速男,足立泰久,米泽隆文,安川克已.
华北陆块、秦岭地块和扬子陆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证据[J]
.地质科技情报,1993,12(4):17-21.
被引量:20
4
徐汉林,赵宗举,吕福亮,杨以宁,汤祖伟,孙国忠,徐云俊.
南华北地区的构造演化与含油气性[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4):450-463.
被引量:52
5
吕炳全,王红罡,胡望水,沈伟锋,张玉兰.
扬子地块东南古生代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烃源岩的关系[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24(4):29-35.
被引量:67
6
张惠民,赵凤清.
试论前寒武纪变质岩古地磁研究的可行性——以闽北地区的研究为例[J]
.地质论评,1994,40(4):312-321.
被引量:7
7
王官福,丁士应,陈志宏,任富根,张金起.
华北地台南缘熊耳山地区前寒武纪古地磁研究[J]
.物探与化探,1994,18(2):104-112.
8
王仁厚,舒良树,邢志贵,魏喜,宋柏荣.
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静北灰岩古潜山地层时代研究[J]
.地层学杂志,2005,29(3):295-302.
被引量:2
9
吴怀春,张世红,李正祥,李海燕,董进.
华北地台蓟县系杨庄组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科学通报,2005,50(13):1370-1376.
被引量:6
10
王官福,陈志宏,丁士应,任富根.
河南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的古地磁研究[J]
.地质学报,1995,69(3):255-266.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66
1
张惠民,赵风清,王富福,张文治.
华南地区古地磁研究初步成果及其地质意义[J]
.安徽地质,1994,4(Z1):112-121.
被引量:7
2
马宗晋.
地球构造学中的全球现今构造学[J]
.大自然探索,1993,13(2):31-32.
被引量:1
3
刘育燕,杨巍然,森永速男,足立泰久,杨志华,安川克已.
华北、秦岭及扬子陆块的若干古地磁研究结果[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3,18(5):635-641.
被引量:40
4
孙淑芬,朱士兴,黄学光,曹芳,辛后田.
燕山长城系串岭沟组Parachuaria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
.地质学报,2004,78(6):721-725.
被引量:10
5
张惠民,赵凤清.
试论前寒武纪变质岩古地磁研究的可行性——以闽北地区的研究为例[J]
.地质论评,1994,40(4):312-321.
被引量:7
6
杨森楠.
华南裂陷系的建造特征和构造演化[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9,14(1):29-36.
被引量:18
7
龙文国,丁式江,马大铨,林义华,莫位明,周进波.
海南岛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及演化[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0(4):421-429.
被引量:19
8
李怀坤,李惠民,陆松年.
长城系团山子组火山岩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化学,1995,24(1):43-48.
被引量:116
9
王官福,陈志宏,丁士应,任富根.
河南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的古地磁研究[J]
.地质学报,1995,69(3):255-266.
被引量:11
10
徐志刚.
华南晚前寒武纪剪刀式开合构造及其动力学[J]
.地质学报,1995,69(4):285-295.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4
1
张惠民.
中国前寒武纪岩石的磁性地层学研究[J]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0,23(1):22-34.
被引量:2
2
张文治.
新元古时期中国华南和华北陆块的相对位置及构造意义[J]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2,25(2):120-128.
被引量:4
3
刘傲然,冯庆来,田立富.
青白口纪宏观藻类生物群及其古地理意义[J]
.地球科学,2018,43(2):475-490.
被引量:2
4
徐志刚.
初论开合构造方式[J]
.地质通报,2004,23(3):238-245.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鲍志东,陈践发,张水昌,赵洪文,张清海,李燕.
北华北中上元古界烃源岩发育环境及其控制因素[J]
.中国科学(D辑),2004,34(A01):114-119.
被引量:20
2
胡青华,聂逢君,李满根,饶明辉.
古地磁学在地层划分中的应用[J]
.铀矿地质,2006,22(6):368-374.
被引量:2
3
吕林素,毛景文,刘珺,陈刚,张作衡,谢桂青,王瑞廷.
新元古代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J]
.矿床地质,2007,26(4):397-416.
被引量:13
4
姜春发.
科技创新、贵在坚持——对我国大地构造中某些创新观点的回顾与反思[J]
.地质学报,2009,83(11):1772-1778.
被引量:7
5
李进文,梁玉伟,王向阳,张斌,杨郧城,佘宏全,郭志军.
内蒙古二道河子铅锌矿成因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41(6):1745-1754.
被引量:38
6
汪正江,谢渊,杨平,卓皆文,何江林,谢尚克.
雪峰山西侧震旦纪—早古生代海相盆地演化与油气地质条件[J]
.地质通报,2012,31(11):1795-1811.
被引量:26
7
杨巍然,王杰,梁晓.
亚洲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J]
.地学前缘,2012,19(5):1-17.
被引量:27
8
郭志军,李进文,黄光杰,关继东,董旭舟,田京,杨郧城,佘宏全,向安平,康永建.
内蒙古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赋矿花岗岩Sr-Nd-Pb-Hf同位素特征[J]
.中国地质,2014,41(4):1226-1241.
被引量:14
9
吴涛涛,赵东芳,邵军,鲍庆中,王宏博.
内蒙古比利亚谷铅锌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
.中国地质,2014,41(4):1242-1252.
被引量:22
10
马靖,周殿宇.
内蒙古格鲁其堆山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J]
.甘肃冶金,2015,37(2):104-107.
被引量:5
1
李基.
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年代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J]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89,10(1):1-8.
2
赵玉灵.
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国前寒武纪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J]
.国土资源遥感,2001,13(4):64-64.
3
程玉明,谢贵明.
中国前寒武纪金矿的成矿找矿模式[J]
.矿产与地质,1991,5(2):73-80.
被引量:3
4
程玉明,谢贵明.
中国前寒武纪韧性剪切带中的金矿类型和富集规律[J]
.黄金科技动态,1992(9):1-6.
5
本刊编辑部.
《中国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一书即将出版[J]
.地质调查与研究,2006,29(1):56-56.
6
叶现韬,张传林.
塔里木西南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与地壳生长[J]
.矿物学报,2015,35(S1).
7
孙大中.
中国前寒武纪地壳研究及其在地质战略上的意义[J]
.地质科技管理,1991(1):18-23.
被引量:1
8
耿科,李洪奎,梁太涛,禚传源,张玉波.
鲁西陆块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J]
.山东国土资源,2014,30(7):1-8.
被引量:2
9
沈保丰,杨春亮,翟安民,胡小蝶,曹秀兰,宫晓华.
中国前寒武纪矿床时空分布[J]
.矿床地质,2004,23(S1):62-70.
被引量:10
10
刘静兰,丛青山.
中国东风山前寒武纪含铁建造金矿床[J]
.黑龙江地质,1996,7(3):35-39.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