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土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被引量:
2
Estimation of Regional Eco-environmental Productivity──Acase Study in Semi-arid Farming-grazing Transitional Bel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阐述了黄土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了协调的可行性、探讨了协调的一般模式,提出了实现黄土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的措施和途径。
作者
师谦友
机构地区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
出处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1-54,共4页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
黄土高源
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发展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1
1
张兴平,张林源,韩魁哲.
试论干旱区流域开发中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J]
.干旱区地理,1994,17(2):38-43.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杨根生,1993年
2
张兴平,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3年,7卷,3-4期
3
张林源,干旱区地理,1992年,15卷,2期
4
梅成瑞,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1992年
5
梅成瑞,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0年,4卷,3期
6
团体著者,宁夏国土资源,1988年
7
赵松乔,干旱区研究,1987年,4卷,3期
共引文献
13
1
张望希.
金沟河灌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
.新疆水利,2012(2):45-47.
2
梁勇,闵庆文,成升魁.
泾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2):148-153.
被引量:8
3
张兴平.
宁夏平原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问题与调控对策[J]
.干旱区地理,1995,18(1):14-20.
被引量:4
4
张兴平.
绿洲综合开发与持续发展─—以宁夏绿洲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4):252-258.
被引量:3
5
张正栋,陈仲全,刘普幸,常红.
绿洲PRED系统及其协调初探─—以甘肃武威地区绿洲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4):243-251.
被引量:4
6
刘晖.
天山北坡经济带人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
.西北人口,2007,28(6):76-82.
被引量:2
7
蒙吉军,刘家明.
绿洲土地利用评价──以张掖绿洲为例[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8,14(2):11-15.
被引量:1
8
蒙吉军,刘家明.
绿洲土地利用评价——以张掖绿洲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1998,12(3):13-17.
被引量:9
9
田翠琴,李澍卿.
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交互作用和运行机制[J]
.中国软科学,1999(10):34-38.
被引量:2
10
刘明智,陈明霞.
新疆特色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高效配置的初探[J]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1):74-76.
同被引文献
51
1
李燕.
人口问题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及其对策思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6):146-148.
被引量:3
2
史念海.
两千三百年来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林牧地区的分布及其变迁[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6):1-14.
被引量:44
3
陈向明.
定性研究方法评介[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3):62-68.
被引量:47
4
中国黄土高原东南部地区环境演变与远古人类文化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15(S1):1-106.
被引量:4
5
陈加良.
论六盘山的古森林及其历史启迪[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6(3):74-79.
被引量:11
6
伍光和,唐少卿.
再论历史时期甘肃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变化的若干问题——兼答朱士光同志[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5(2):117-121.
被引量:2
7
唐少卿,伍光和.
历史时期甘肃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变化的若干问题[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2(1):27-32.
被引量:7
8
张林源.
黄土高原种草种树问题管见[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1(4):24-25.
被引量:2
9
史念海.
历史时期森林变迁的研究[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3(1):1-17.
被引量:16
10
朱士光.
评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森林问题的学术讨论[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5,1(2):66-9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张东海,任志远,刘焱序,冯雪铭,刘宪锋.
基于人居自然适宜性的黄土高原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分析[J]
.经济地理,2012,32(11):13-19.
被引量:19
2
张金歌,周宏伟.
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森林变迁研究进展[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3,42(6):131-136.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岳大鹏,刘鹏,刘焱序.
农牧交错带城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288-291.
被引量:1
2
阿兰初,徐粉红,郭建忠,胡石涛.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人口分布变化分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5):30-32.
3
周劲松.
特色城镇化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安徽建筑,2016,23(2):9-11.
4
MA Renfeng,WANG Tengfei,ZHANG wenzhong,YU Jianhui,WANG Dai,CHEN Li,JIANG Yanpeng,FENG Gequn.
Overview and progress of Chinese geographical human settlement research[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6,26(8):1159-1175.
被引量:9
5
吕园,邢磊.
区域城镇化空间格局与组织过程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216-218.
6
曹伟宏,王淑新.
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评价[J]
.冰川冻土,2017,39(2):435-442.
被引量:18
7
邓楚雄,李民,宾津佑.
湖南省人口分布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地理,2017,37(12):41-48.
被引量:36
8
王淼,李雪铭.
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以大连市内四区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33(4):48-53.
被引量:10
9
马仁锋,张文忠,余建辉,王岱,谌丽.
中国地理学界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J]
.地理科学,2014,34(12):1470-1479.
被引量:46
10
许长军,金孙梅,王英.
基于GIS 的青藏高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J]
.生态科学,2020,39(6):93-103.
被引量:9
1
张金屯.
依靠科学技术治理黄土高原[J]
.科学新闻,2001(21):10-10.
2
郭立志.
浅谈加强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措施和途径[J]
.经营管理者,2010(19):155-155.
3
许佩洲,李加军,田金宝.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相关措施[J]
.天津科技,2006,33(1):63-64.
被引量:1
4
陈安君,程淑云.
创新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6.
5
魏玉荣.
浅析低碳经济与新能源发展[J]
.中国经贸,2015,0(19):105-106.
6
刘玉平.
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风险规避的探讨[J]
.中国资产评估,2004(1):8-11.
被引量:2
7
屈依一,杨立男.
经济危机理论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商场现代化,2017(1):250-251.
被引量:1
8
朱兰香,田博.
两型生活方式与绿色消费[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3):11-12.
9
刘惠.
加大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拉动经济增长[J]
.巢湖师专学报,2000,2(1):18-20.
10
张晶.
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J]
.山东经济,2001,17(3):21-23.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