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二、两系稻亚种间杂种优势亚种间杂种一代三个主要性状列于表3,都表现不寻常的优势。(一)产量竞争优势10个组合中产量全部为正向优势,平均达54.0%,频次集中分布在50.1%~100%,变化范围为11.7%~135.5%,其中W6154S/BP5高达135.5%,其次是W6154S-2/BJ8,优势为80.9%。从总体看,本试验10个籼粳交组合有8个达到“863”规定的产量指标。这结果还表明,只要F1育性可以提高到正常水平,籼粳杂种产量可比品种间杂种有较大幅度增加。(二)株高竞争优势株高竞争优势频次集中在5%~30%之间,10个组合全部是正向优势。株高优势实际上反应了杂种的长势和生物学优势。F1增产需要坚实的生物学基础。试验表明只要亲本选择得当,提高栽培技术水平,株高优势不至于使籼粳杂种为高秆而遭倒伏。可以预见,未来的亚种间杂交可能要比品种间杂种高大些。株高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负值(r=-0.166),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三)生育期竞争优势生育期短,即杂种负向优势是生产上所追求的目标。本试验10个组合中,正向优势6个,负向优势4个,这与前人研究的大同小异,这不同的试验结果可能归咎于采用的亲本遗传背景不同。?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1995年第5期3-5,共3页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