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不同放牧体制对新西兰南部补播生草丛草地的长期效应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认识不同放牧方式和放牧强度对草地的长期影响是持续管理草地系统的基础。在新西兰南岛中南部,对补播优良牧草的生草丛(tussock)草地组成在不同放牧方式(连续放牧、交替放牧和轮区放牧)×放牧强度(载畜率=1.9,3.0和 4.1羊单位/hm^2长期影响的监测表明:不同放牧处理,尤其是放牧强度对草地组成的影响远大于同一地区地形的作用。随着载畜率的提高,植被盖度下降。生草丛禾草盖度在轻牧下降低程度大于重牧条件下,说明其较补播牧草耐重牧,但轻牧下其竞争力弱。轻度放牧有利于鸭茅(Daetylis glomerata),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和黄花茅(Anthanthum odoratum)生产能力的发挥;而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翦股颖(Agrostis capillaris)却在重牧下生长丰盛。但轮牧对鸭茅、黑麦草、毛雀麦(Bromus mollis)等的生长均有利。放牧、尤其是高强度的连续放牧有助于杂草鼠耳山柳菊(Hieracium pillosella)的侵入,促进草地的退化。
作者 李永宏 阿兰
出处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 1995年第1期22-28,共7页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