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西兰Taranaki盆地深部砂岩孔隙度的演变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塔拉腊基盆地(Taranaki)储层质量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在许多河流砂岩和滨海砂岩中,原始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流体直接流动,从而使这些沉积相被二氧化硅、碳酸盐和自生粘土及后期溶解的碳酸盐岩广泛胶结。目前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主要产自1750~3600m深处的砂岩次生熔蚀孔隙中。目前的研究表明,在新西兰西部陆相生油岩中,只有深度在5.5km以下或更深时,原油方能释放出来。因此,为了弄清楚油气运移的路径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就必须了解该深度处孔隙度的演变。液态烃产生以前,由于酪根转化而来的有机物和(或)二氧化碳对砂岩中碳酸盐溶解并产生次生孔隙尤为重要。为了使胶结不再发生,这些有机质形成后,油气运移应马上开始。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频谱表明,在新西兰西部盆地,溶剂的形成至少延续到4km,并可一直保持直到液态烃的排驱。
出处 《国外油气勘探》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95-199,共5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