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云南省玉米大班病菌生理小种研究Ⅱ
被引量: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正> 继报导云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研究Ⅰ之后,1986~1988年对我省104个市县的311个玉米大斑病菌株的生理小种属号进行研究。同时对生理小种鉴别寄主所标明单基因是否准确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号生理小种仍是优势小种,也出现了侵染 Ht_2、Ht_3的菌株;所使用的单基因鉴别寄主的标明基因是正确的。
作者
吴安国
矣莉芸
机构地区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出处
《云南农业科技》
1989年第3期18-21,共4页
Yun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菌
生理
小种
分类号
S513.03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2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35
同被引文献
172
1
惠霖,袁春爱,孟树萍,王秀芝,孔凤英.
鲜食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5):107-108.
被引量:15
2
陈文俊.
中国西南地区玉米生产和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对策[J]
.玉米科学,2005,13(z1):5-6.
被引量:13
3
纪伟波,何海军,赵松涛,焉山,付东波.
黑龙江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1):128-130.
被引量:6
4
刘国胜.
玉米蠕孢类病菌生理分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16(3):99-103.
被引量:5
5
兰光燮,王宗明,陆宁,李雷松,周建华,周艳.
黔西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Helmithosporium turcicum Pass)生理小种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1993,6(4):89-93.
被引量:8
6
陈刚.
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生理小种2号的分布与防治[J]
.玉米科学,1993,1(1):65-66.
被引量:11
7
高卫东,戴法超.
玉米大斑病研究的新进展[J]
.植物病理学报,1993,23(3):193-195.
被引量:51
8
白金铠,宋佐衡,陈捷,梁景颐,刘伟成,吕国忠,赵廷昌,周永力.
玉米病害的病菌变异与抗病品种选育[J]
.玉米科学,1994,2(1):67-72.
被引量:57
9
王孝杰.
转育玉米大斑病抗病单基因Ht的实用性初探[J]
.玉米科学,1994,2(1):25-27.
被引量:3
10
佟圣辉,陈刚,王孝杰,王作英,陈丽,岳辉.
我国玉米杂优群对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J]
.杂粮作物,2005,25(2):101-10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4
1
刘国胜.
玉米蠕孢类病菌生理分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16(3):99-103.
被引量:5
2
陈刚.
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生理小种2号的分布与防治[J]
.玉米科学,1993,1(1):65-66.
被引量:11
3
谢俊良,陈秀敏,茜大彬.
抗玉米大斑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1995(1):30-32.
被引量:2
4
刘爱国,张成和.
河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初报[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19(2):122-124.
被引量:5
5
王玉萍,王晓鸣,马青.
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J]
.玉米科学,2007,15(2):123-126.
被引量:44
6
张培高,汪燕芬,吕宏斌,罗黎明,番兴明.
抗玉米大斑病单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的效应[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5):991-996.
被引量:4
7
李晓,杨晓蓉,何文凤,杨家秀,杨远明,程萌.
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1):37-39.
被引量:15
8
姜开梅,范静华.
云南省部分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2):280-283.
被引量:1
9
王利智,康志钰,吴景芝,吴毅歆,毛自朝,何月秋.
云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及交配型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30(2):187-192.
被引量:11
10
何泽民,李晚忱,王晓鸣.
云南、贵州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J]
.植物保护,2011,37(2):112-11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35
1
胡亮,曹艳,唐江云,刘永波,雷波.
基于物联网的玉米病害环境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J]
.中国农学通报,2020(22):154-164.
被引量:4
2
张默,王丕武,卢实,张卓,曲静,关淑艳.
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0,42(6):605-611.
被引量:2
3
桂秀梅,董金皋.
玉米大斑病菌有性世代的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z1):184-186.
被引量:1
4
纪伟波,何海军,赵松涛,焉山,付东波.
黑龙江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1):128-130.
被引量:6
5
黄吉美,徐春秀,周金娥,郭华春,敖毅,陈树国.
玉米新品种(系)在云南省不同地区的栽培适应性[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3):521-526.
被引量:4
6
刘爱国,张成和.
河北省玉米大斑病病菌小种生理分化研究[J]
.玉米科学,1995,3(A01):12-15.
被引量:7
7
刘爱国,张成和.
河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初报[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19(2):122-124.
被引量:5
8
庄敬华,杨长成,高增贵,毛竹,唐树戈,魏汉莲,董会.
瓜类枯萎病菌粗毒素的致萎作用及其钝化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2):177-181.
被引量:15
9
鲜红,史明元,黄诗铨,杨晓蓉,崔丽娜.
重庆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抗病性鉴定与应用研究[J]
.植物医生,2007,20(2):37-40.
10
王玉萍,王晓鸣,马青.
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J]
.玉米科学,2007,15(2):123-126.
被引量:44
1
谢翠竹.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症状[J]
.农村科学实验,2007(7):9-9.
2
刘茹馥.
瓜叶菊主要病虫害[J]
.花卉,2007(11):23-23.
3
姚万义.
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8):10-12.
被引量:15
4
李春霞,苏俊.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因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1(6):38-39.
被引量:19
5
朱友林,刘纪麟.
玉米3种单基因对大班病菌的抗性比较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14(2):111-114.
被引量:9
6
张海燕.
物体间的间隙——大班科学活动[J]
.山东教育(幼教版),2009(11):43-44.
7
许和霞.
察少数之音[J]
.学前课程研究,2009(6):61-61.
8
解继英.
一分钟效应[J]
.山东教育,2005(23):77-77.
9
顾丽明.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传播[J]
.幼教博览,2009(9):36-37.
10
唐慧兰.
香甜的玉米(大班)[J]
.幼儿教育,2004(12):23-23.
云南农业科技
198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