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7,共5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同被引文献17
-
1陈香白.茶道即人道——中国茶道思想分析[J].中国文化研究,1996(3):112-117. 被引量:4
-
2孙德玉.语言文化比较与英汉翻译技巧[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7(1):52-56. 被引量:13
-
3王金水,陶德臣.茶文化发展现状及主要趋势分析[J].农业考古,2004(2):107-111. 被引量:23
-
4赵长华.“茶禅一体”的文化境界[J].探索与争鸣,1997(6):43-44. 被引量:1
-
5余悦.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J].农业考古,2006(2):87-99. 被引量:20
-
6苏巧雯.谈茶文化在校园的育人功能[J].广东茶业,2007(3):13-15. 被引量:47
-
7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教文汇,2009(15):58-58. 被引量:48
-
8兰冰.浅议西方茶文化及英语“茶”语[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118-121. 被引量:56
-
9程炳光,汪巍,朱汉珍,汪松能.略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J].蚕桑茶叶通讯,2013(2):23-24. 被引量:8
-
10包大明,任天飞.中国茶文化历史漫谈[J].兰台世界(上旬),2013(10):115-116.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5
-
1郑仁思.中国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传统五色[J].中国包装工业,2015,23(1):158-158. 被引量:6
-
2张静.中西茶文化中的词汇文化比较分析[J].福建茶叶,2017,39(8):348-349.
-
3刘芳.茶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福建茶叶,2017,39(10):155-156. 被引量:2
-
4卢文玉.传统茶文化与大学教育融合的美学特性分析[J].福建茶叶,2017,39(7):174-175.
-
5艾晓玉.中国茶道美学教育对大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40(1):108-11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0
-
1郭晨园.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包装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38(1):131-132. 被引量:1
-
2孙斐.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工作的影响与作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6,38(1):132-133. 被引量:12
-
3易雪峰.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包装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8):163-164.
-
4张备争.色彩心理学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38(9):166-167. 被引量:2
-
5王周海.文化价值在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福建茶叶,2017,39(8):139-140. 被引量:2
-
6陈斌.中国传统图案“祥云纹”和“花卉纹”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3):92-93. 被引量:7
-
7梁楷.新媒体时代茶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1):158-159. 被引量:4
-
8郑文婷.基于传统茶道文化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22,44(7):125-127.
-
9危彦霖.中华茶道的美学空间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7):116-118.
-
10刘钰.茶道内涵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影响[J].福建茶叶,2022,44(11):164-166.
-
1闲趣与风雅——传统文人的生活解构[J].缤纷,2014(4):186-199.
-
2林瑞萱.陆羽茶经的茶道美学[J].农业考古,2005(2):179-183. 被引量:5
-
3王勇.“山中宰相”陶弘景[J].茶博览,2010(10):62-63.
-
4中国茶道与佛教[J].中国粮食经济,2006(11):53-54.
-
5牛玉芬.“和”文化与中国茶道[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41-43. 被引量:8
-
6李凤娟.漫谈佛道儒与中国茶道[J].大江周刊(论坛),2011(4):64-64.
-
7王旭烽.余姚道家茶事[J].农业考古,2009(2):185-193. 被引量:1
-
8李萍.论中国茶道对儒家自然观的扬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1):101-105. 被引量:9
-
9蔡定益.论《茶经》的儒、释、道美学思想[J].沧桑,2009(1):152-153. 被引量:2
-
10顾毳.由陆羽《茶经》看能力之知与命题之知的关系[J].兰台世界,2016(18):158-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