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如何理解维柯的《新科学》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维柯的《新科学》是一部对美学或艺术哲学具有转向意义的著作,但人们至今对它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本文试图解释为什么维柯难以被迅速接受的原因,以及维柯的部分基本思想。
作者
王祖哲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1-104,共4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维柯
新科学
艺术的起源
文化的起源
文化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维柯 朱光潜译.《新科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428页.
2
[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著.《伯林谈话录》[M].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82页.
3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326页.
共引文献
28
1
陈浩.
隐喻认识论[J]
.修辞学习,2003(2):9-10.
被引量:1
2
林树明.
性别意识与族群政治的复杂纠葛: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3):14-21.
被引量:29
3
顾海悦,曹燕,艾斐.
《圣经》及印第安Acoma部落中关于人类起源传说的跨文化研究[J]
.国外文学,2001(4):28-35.
被引量:1
4
潘一禾.
不同文化的非理性特征与国际文化交往[J]
.浙江社会科学,2005(2):142-147.
5
王柯平.
柏拉图如何为诗辩护?[J]
.外国文学评论,2005(2):13-21.
被引量:3
6
张坚.
风格史:文化“普遍史”的隐喻——温克尔曼与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念[J]
.文艺研究,2006(5):123-134.
被引量:10
7
赵一凡.
德国现象学余波[J]
.外国文学,2006(5):100-110.
8
孙焘.
美育与内外和谐——游戏精神与感性享受之结合[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34-39.
被引量:4
9
董馨.
文学性与历史性的融通——海登·怀特的反本质主义历史诗学[J]
.中州学刊,2007(4):221-225.
被引量:1
10
徐放鸣,王光利.
论原生态诗性文化[J]
.江苏社会科学,2007(4):174-17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1
1
胡玉娟.
关于古罗马早期文献传统的史料价值的争论[J]
.史学理论研究,1999(2):137-145.
被引量:2
2
张建民.
历史主义与历史认识[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6):16-21.
被引量:4
3
龙育群.
历史哲学:维科的贡献[J]
.求索,1991(5):51-56.
被引量:4
4
张广智.
“天才的闪光”——维柯史学思想述论[J]
.史学史研究,1987(4):3-14.
被引量:5
5
陈锐.
论维柯的历史哲学[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24(2):32-36.
被引量:1
6
陈锐.
论维柯的历史循环论[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26(4):17-22.
被引量:2
7
邱建群.
文艺复兴与历史哲学的兴起——兼论维柯革命性的开拓[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6):63-67.
被引量:2
8
李大钊.《今与古(二)》,《李大钊史学论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73-174页.
9
维柯著,朱光潜译.新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10
维柯著,张小勇译.维柯论人文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引证文献
3
1
徐国利,黄蕾.
维柯论历史学的科学性及历史研究——兼论维柯史学思想的现当代意义[J]
.学术研究,2010(2):122-128.
被引量:2
2
张晓东.
从艺术的本质看阿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5):68-72.
3
潘捷军.
历史主义及对当代史志研究的借鉴意义[J]
.观察与思考,2017(8):16-24.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鹏,师建兰.
经验和理性的统一——维柯《新科学》对史学研究的影响[J]
.黑龙江史志,2015(3).
2
陈慧.
浅析《裂缝》中的诗性智慧[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1):73-75.
1
K.M.多尔戈夫,吴国璋.
美学和艺术的起源与综合[J]
.探索与争鸣,1991(4):35-41.
2
李耀辉.
向死而生--鬼魂文化及其现实意义[J]
.理论视野,2014(3):82-84.
被引量:1
3
高明强.
中国巫文化的起源、演变及其特点[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7(1):55-58.
被引量:5
4
吴业清.
《艺术的起源》的生态性复归[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1):30-32.
5
石征宇.
浅析《悲剧的诞生》[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21):109-109.
6
苗苑娜.
从《没有地址的信》看普列汉诺夫之艺术思想[J]
.北方文学(下),2015,0(3):98-98.
7
修倜.
简论电影艺术概念的当代性[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3(6):99-101.
8
邓森.
马克思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J]
.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1):350-350.
9
王文中,李莹.
浅析民族文化在动画中的体现[J]
.电影评介,2014(3):60-62.
被引量:3
10
吕挺.
浅析风水文化的起源、演进与成因[J]
.三江高教,2012,0(4):57-62.
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
200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