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共1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53
-
1周晓虹.流动与城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北京“浙江村”与温州一个农村社区的考察[J].社会学研究,1998(5):60-73. 被引量:204
-
2田凯.关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5(5):90-95. 被引量:312
-
3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被引量:783
-
4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被引量:1562
-
5胡鞍钢.中国存在“四农”问题[J].经济展望,2005(4):24-24. 被引量:5
-
6李路路.中国城镇社会的阶层分化与阶层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9(2):9-18. 被引量:25
-
7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与政府职责[J].理论与改革,2005(2):66-69. 被引量:23
-
8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5(3):119-132. 被引量:525
-
9盛来运.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7(3):2-15. 被引量:139
-
10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三联书店,1998..
二级引证文献13
-
1董敬畏.流动人口文化认同的过程、困境及消解[J].江汉学术,2015,34(4):49-53. 被引量:2
-
2刘博.新生代农民工的“差异化生存”与双向社会心态[J].当代经济管理,2015,37(9):27-33. 被引量:4
-
3刘博.城市青年打工者生活方式分化与多重流动选择[J].理论文萃,2015,0(2):29-36.
-
4董敬畏.时空抽离与流动人口的文化认同[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3):33-37. 被引量:3
-
5董敬畏.网络社区与流动人口个体化[J].长白学刊,2016(3):116-121. 被引量:1
-
6董敬畏.流动与社会边界——流动人口融合认同的建构[J].浙江学刊,2018(1):95-101. 被引量:4
-
7董敬畏.流动人口网络社区参与及其社会公共性重构[J].中州学刊,2018(6):74-79. 被引量:1
-
8钱亚梅.个体化社会的风险认知与行动策略[J].科学.经济.社会,2018,36(3):9-16. 被引量:2
-
9董敬畏.从双轨制、新双轨制到市民化——流动人口治理40年[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87-93. 被引量:1
-
10车至洁,徐跃飞.疫情防控下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2022,11(4):7-12.
-
1贺凯平.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3):167-168.
-
2郑杭生,奂平清.社会资本概念的意义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学术界,2003(6):78-90. 被引量:36
-
3贾全聚,朱永猛.空心化视域下的农村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1):119-120. 被引量:2
-
4郑则平.减负要动真格、动真情[J].政策,2000(12):30-30.
-
5近期农村经济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1995(2):50-57.
-
6秋桦.不能歧视残疾人[J].健康博览,1997,0(10):14-14.
-
7储伶丽,郭江.基于社会老龄化的农村养老偏好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32(18):107-110. 被引量:6
-
8王军洋,秦志敏.国家社科基金视角下农村问题研究状况分析——基于1993~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农村问题研究立项的量化分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2):76-85. 被引量:1
-
9顺科学发展而为——纪念第18个全国“土地日”座谈会发言摘要[J].中国土地,2008(6):11-13.
-
10党国英.关于农村问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J].江苏社会科学,2004(4):77-82.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