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5,共6页
同被引文献19
-
1费孝通.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J].文艺研究,1999(1):6-9. 被引量:174
-
2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15-22. 被引量:1624
-
3南帆.启蒙与大地崇拜:文学的乡村[J].文学评论,2005(1):95-105. 被引量:57
-
4洪治纲.苦难背后的温暖——刘玉栋小说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3):30-33. 被引量:1
-
5李敬泽.《乡土之路》,《文艺报》2002年9月10日.
-
6钱穆.《双溪独语》[M].台湾学生书局,1981年版.第271,220,224,230,278,271,224,224-225,226,227,287-288,287,289页.
-
7(法)A.J.格雷马斯(AlgirdasJulienGreimas)著,吴泓缈,冯学俊.论意义[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
8刘玉栋《创作自述》,见刘玉栋《公鸡的寓言》第17页,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
9张丽军:《刘玉栋:年日如草,在现实纵深处潜行--七0后作家访谈录之一》,《芳草·文学杂志》2012年第3期.
-
10康建伟.对“符号矩阵”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反思[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68-71.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7
-
1周文,田冰.金与草的城乡辩证法——《年日如草》符号矩阵解读[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6(4):102-106.
-
2王海涛.论《年日如草》的叙事伦理[J].小说评论,2012(4):193-196.
-
3唐心恬.脱胎于中篇小说的长篇小说之困——刘玉栋小说《年日如草》分析[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3):16-18.
-
4韩德信,韩存远.乡土意识的艺术呈现——刘玉栋作品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11):53-57.
-
5韩存远,韩德信.刘玉栋创作论[J].小说评论,2017(2):141-147.
-
6韩存远.刘玉栋小说伦理叙事特征研究[J].当代作家评论,2018(4):166-174.
-
7张丽军,李君君.寻找日常微物“精神光芒”的新美学原则——刘玉栋小说论[J].东岳论丛,2018,39(8):182-190.
-
1侯燕俐.青春与文学的一场对视--宋潇凌、刘玉栋作品漫谈全记录[J].当代小说,2003(1):47-50.
-
2金币.陈照升 再回首,二叔会是个传说[J].当代体育(篮球),2010(6):72-74.
-
3刘玉栋.刘玉栋小说三题[J].星火,2017,0(1):36-45.
-
4韩存远,韩德信.刘玉栋创作论[J].小说评论,2017(2):141-147.
-
5李玉森.温情·裂隙·疼痛——关于“文学鲁军新锐”的乡村书写[J].山东文学,2012(7):72-75.
-
6鲍荣庭.从2元的穷光蛋到2亿的富豪[J].金融经济,2009(3):40-41.
-
7石万鹏.心灵的创痛与伤逝——论刘玉栋的乡土世界[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3):34-36.
-
8刘玉栋.我们分到了土地[J].人民文学,1999,0(7):101-110. 被引量:1
-
9于玲玉.浅谈宋潇凌的女性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0):26-27.
-
10王佳真,姬玮.时代大潮里的守望者和探寻者——刘玉栋创作简论[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3,0(1):213-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