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法律与时代的另一面——近年法律小说一窥
被引量:1
出处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70,共4页
参考文献3
-
1波德里亚 刘成富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2波斯纳 李国庆译.《法律与文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
3雷达.<当今文学审美趋向辨析>[N].<光明日报>,2004年6月30日.
共引文献35
-
1周宪.视觉文化的消费社会学解析[J].社会学研究,2004(5):58-66. 被引量:55
-
2管宁.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美感形态的“物化”倾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一个侧面的考察[J].人文杂志,2004(6):110-114. 被引量:4
-
3王艳芳.被复制的文化消费品—论《长恨歌》的文学史意义[J].当代作家评论,2002(5):97-103. 被引量:6
-
4张光芒.人格忧患·创造精神·共生之爱——刘长春散文的文化意蕴[J].当代作家评论,2005(1):116-121. 被引量:1
-
5张光芒.从“启蒙辩证法”到“欲望辩证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与文化转型的哲学脉络[J].江海学刊,2005(2):5-12. 被引量:20
-
6贾旭东.论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J].哲学研究,2005(10):108-112. 被引量:5
-
7李琛.无人倾听的讲述[J].电子知识产权,2006(1):63-63.
-
8康保成.如何面对窦娥的悲剧——与苏力先生商榷[J].中国社会科学,2006(3):149-159. 被引量:17
-
9李茂.新时代偶像变迁:“呕像”颠覆偶像[J].当代青年研究,2006(7):26-28. 被引量:6
-
10谢丹,刘祖斌.电视温情广告及其话语霸权本质分析[J].新闻界,2006(6):85-86.
-
1小宝.叫喊未必有快感[J].散文百家,2003,0(6):34-34.
-
2朱立华,周坤.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及人格重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4):4-6.
-
3佘亚荣.近二十年中国商界小说创作队伍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19(3):102-106.
-
4黄万华.新加坡华文小说:自觉的文体选择[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52-57.
-
5黄晶.以《红岩》为例谈知识分子形象的分化与转化[J].文学教育,2013(10):30-31.
-
6王会.红色经典与民族精神[J].新世纪图书馆,2005(5):55-57. 被引量:2
-
7周航.“革命”外衣之下的情欲涌动——《青春之歌》的另一种读法[J].长城,2011(11):175-178.
-
8陈然.一点自语(创作谈)[J].红豆,2010(4):10-11.
-
9肖舜旦.石编辑,你“呼唤”错了[J].文学自由谈,2011(4):152-160.
-
10杨峰.在文化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边城》《长河》论[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2,20(2):8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