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荒野自然观:人学空场的费尔巴哈自然观 被引量:4

"Wildness": The Humanity Absentness of Feuerbach's Nature View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荒野”自然观实质就是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抽象”自然观:两者的“自然”都是见物不见人的自在自然,都具有先在性、系统性、自组织性、客观性(科学性)等特征。无论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迈克基本的“终结”了的自然、麦茜特的“死”了的自然、卡逊所向往的“春天”、利奥波德的“大地”,还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的“荒野”、沃德·勒内呵护的“一个小小行星”、史怀泽敬畏的“生命”、辛格和雷根的具有天赋权利的“动物”、刘湘溶的“长颈鹿的脖子”,等等,都无不是费尔巴哈“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正是以这种原生态的、素朴的自然本体论为基点,双方都同样逻辑地推出了“与人分离”的价值论和敬物不敬人的方法论。一句话:“人学空场”及其“抽象性”是上述两种自然观的共同特征,都“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是它们的共同症结。
作者 孙道进
出处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28,32,共5页 Science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 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C].北京:三联书店,1962.523、450、677、449-450、451.
  • 3H. Rolston. Environmental Ethics[M]. Philade -lphia, 1988.4,186,52.
  • 4王晓明,霍锋,李立男.价值走向原野[J].哈尔滨学院学报,1996,18(1):1-7. 被引量:8
  • 5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下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450、539、450、488、488.
  • 6.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C].北京:三联书店,1959.355、253、248、108、91.
  • 7杨通进.大地伦理学及其哲学基础[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3):26-30. 被引量:19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78.
  • 9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43、4、43、25.
  • 10.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

共引文献316

同被引文献34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