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的反思与前瞻——答《社会科学论坛》记者问
被引量:5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5年第8期97-107,共11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65
-
1黄育馥.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9(6):19-25. 被引量:99
-
2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J].学术月刊,1986,18(12):1-3. 被引量:83
-
3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5,39(1):36-41. 被引量:28
-
4李宗桂.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凝聚力[J].哲学研究,1992(3):46-55. 被引量:44
-
5郭齐勇,邓晓芒.文化学内核刍议[J].哲学研究,1988(5):3-8. 被引量:7
-
6刘文英.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几个问题[J].哲学研究,1991(11):23-29. 被引量:10
-
7方立天.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J].哲学研究,1991(5):33-41. 被引量:77
-
8彭明.五四运动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文史哲,1989(3):3-9. 被引量:8
-
9庞朴.以五四精神继承五四精神[J].文史哲,1989(3):15-17. 被引量:4
-
10张岱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3):5-6.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28
-
1韩亦菲.从现代新儒家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J].作家天地,2020,0(2):134-136.
-
2张倩.从文化民生效应看广东企业文化的成就及困境[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34-39.
-
3黄有东.近30年来中国“文化学”建设之得失[J].学术论坛,2008,31(12):151-154. 被引量:1
-
4李大雪.试析文化学与文化研究的异同[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124-128. 被引量:3
-
5李武装.“文化现代化”研究述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14(3):84-87. 被引量:6
-
6李武装.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研究路径[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8(3):30-32.
-
7曾春莲.文化生态与广东文化强省建设[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76-81.
-
8李瑞君.现代转型:新世纪我国文化研究趋向述略[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30(2):103-108.
-
9李瑞君.现代转型:新世纪我国文化研究趋向述略[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2,25(3):54-58.
-
10张倩.试论文化学、文化哲学的联系和区别[J].学术研究,2012(6):38-42. 被引量:1
-
1曹伟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文化反思与前瞻[J].文化市场,2002(5):4-6.
-
2章义和.“文化自觉”理论是对今日中国的重要贡献[J].群言,2012(11):4-9. 被引量:1
-
3数字媒体对于当代审美情趣的影响[J].新华文摘,2009(17):169-169.
-
4刘悦笛,孟霞.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反思与前瞻[J].中华文化画报,2007,0(1):10-15.
-
5现代都市亚文化研究:群体生态[J].文化学刊,2013(1):7-7.
-
6谢实.把握“世纪之交的中华文化”论题的总体视角[J].中华文化论坛,1995(4):31-32.
-
7刘大伟.陶行知研究范式的新转向[J].云梦学刊,2013,34(1):11-14. 被引量:2
-
8范周.后白炽化阶段的文化产业园区发展[J].世界发明,2008,30(8):82-83.
-
9耿羽.民俗学的对象、功能和方法——评《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J].民族文学研究,2012,30(3):48-56. 被引量:1
-
10张晓芝.对新世纪以来《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2):334-34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