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颗粒级配的优化
被引量:32
Optimization of cement particle size gradation
出处
《水泥》
CAS
2005年第8期15-17,共3页
Cement
参考文献10
1 乔龄山.水泥的最佳颗粒分布及其评价方法[J] .水泥,2001(8):1-5. 被引量:138
2 乔龄山.水泥颗粒特性参数及其对水泥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水泥,2001(10):1-8. 被引量:49
3 卢迪芬,陈森凤,吴建其.水泥熟料与第二组分混合粉磨特性研究[J] .水泥,2000(12):1-3. 被引量:14
4 王昕,白显明,王文义,肖忠明,刘晨,刁志坚,周玮.我国回转窑水泥不同粉磨工艺颗粒形貌剖析[J] .水泥,2002(2):1-6. 被引量:13
5 须熙元.粒化高炉矿渣微粉的生产和应用[J] .水泥工程,2002(3):19-21. 被引量:6
6 黄士元.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 .混凝土,2003(7):3-9. 被引量:138
7 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4年年会简讯[J].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讯(内部资料),2004,(4):5-7.
8 王贵生.粉磨工艺对水泥颗粒级配及强度的影响[J] .水泥,2005(2):20-21. 被引量:1
9 成立,王善拔,余其俊,赵三银.关于Ⅱ型硅酸盐水泥混合材种类及掺量的反思[J] .水泥,2004(11):8-10. 被引量:5
10 王善拔.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研究应用和开发[J].广东省水泥技术情报网网讯,1999,(8):26-26.
二级参考文献27
1 一家惟俊 铃木信雄 等.球形化水泥实用化[J].四川建材,1992,(3).
2 [1]Krell J. Die Konsistenz Von Zementleim. Mortel und Beton[ M ].1985.
3 [2]Schulze W. Der Baustoff BETON und Seine Technologie[M]. 1961.
4 [3].Roland Hlttl. Hochleistungsbeton - Beispiel Saureresistenz[J].BFT. 2000, ( 1 ): 52 - 60.
5 [4]Reschke T. Der Einfluss der Granulometrie der Feinstoffe auf die Geff geentwicklung und die Festigkeit yon Beton[J] . Beton, 2001, (3):141.
6 [1]K Rendchen. Einfluss der Granulometrie von Zement auf die Eigenschaften des Frischbetons und auf das FestigKeifs- und Verformungsverhalten des Festbetons. 1985.
7 [2]R Schnatz, H- G Ellerbrock. Beschreibung und Reproduzierbarkeit gemessener Korngrossen-verteilungen feingemahlener Stoffe. ZKG, 1999,(52)2:57 -67.
8 [3]A Wolter, I Dreizler. Einfluβ der Rollenpresse auf die Zementeigensehaften. ZKG, 1988, (41)2:64 - 70.
9 [4]T Reschke. Der Einfluss der Granulometrie der Feinstoffe auf die Geft geentwicklung und die Festigkeit von Beton. 2000.
10 PKMehta 祝永平 沈威 陈志源 译.混凝土的结构、性能与材料[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180,230.
共引文献315
1 于韵.预吸水SAP对高强混凝土毛细管负压和塑性开裂的影响[J] .新型建筑材料,2020,47(2):53-55. 被引量:2
2 黄志辉.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发展前景[J] .福建建筑,2005(2):73-75. 被引量:3
3 邹文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 .工程质量,2007,25(14):32-37. 被引量:7
4 陈云波,邓慧颖.颗粒分布对立磨水泥强度的影响——兼论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J] .中国水泥,2002(10):57-59.
5 赵三银,赵旭光,余其俊.RRB分布模型特征粒径和均匀性系数的准确计算[J] .有色矿冶,2006(S1):49-50. 被引量:6
6 国爱丽,巴恒静.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抗裂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46(z1):71-76. 被引量:6
7 陈云波,徐培涛,韩仲琦,马振爽.粉磨方法和粉磨细度对水泥强度的影响[J] .硅酸盐学报,2002,30(z1):53-58. 被引量:19
8 涂亚楠,徐志强,蔡斌,范秀圆,朱林丰,杨蛟洋.一种评价颗粒堆积效果的简便方法及其应用[J] .中国粉体技术,2013,19(5):53-59. 被引量:5
9 王善拔,刘运江,罗云峰.混凝土的早期开裂和改善途径[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2(2):39-42. 被引量:5
10 安建中.浆体中连续粒径水泥颗粒的堆积密度研究[J] .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0(10):76-81.
同被引文献322
1 刘寅虎,李绍铭.基于动态RBF神经网络在线辨识的单神经元PID控制[J]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z2):804-807. 被引量:22
2 蔡红,王明宏,李冷.颗粒几何特性对水泥性能的影响[J] .中国粉体技术,2005,11(z1):126-129. 被引量:1
3 陈云波,徐培涛,韩仲琦,马振爽.粉磨方法和粉磨细度对水泥强度的影响[J] .硅酸盐学报,2002,30(z1):53-58. 被引量:19
4 杜修力,田予东,田瑞俊,张磊.钢纤维超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35(9):1198-1203. 被引量:14
5 贾华平.水泥粉磨新型节能工艺的发展现状[J] .四川水泥,2014(3):106-112. 被引量:3
6 乔龄山.水泥颗粒分布和石膏匹配与用水量及凝结特性的关系(一)[J] .水泥,2004(6):1-6. 被引量:21
7 吴笑梅,樊粤明,郭文瑛.不同粉磨工艺水泥的颗粒、矿物组成分布及性能(英文)[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8):58-63. 被引量:6
8 乔龄山.水泥颗粒分布和石膏匹配与用水量及凝结特性的关系(二)[J] .水泥,2004(7):1-8. 被引量:10
9 黄新,袁润章,龙世宗,马保国.水泥粒径分布对水泥石孔结构与强度的影响[J] .硅酸盐学报,2004,32(7):888-891. 被引量:29
10 叶群山,梁文泉,何真.矿渣粉煤灰复合胶凝体系的试验研究[J] .混凝土,2004(8):42-44.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32
1 严海兵,陈大钧,蒋海.油井水泥高性能化[J] .钻井液与完井液,2006,23(4):73-76. 被引量:1
2 左惠,申爱琴,史泽恒.水泥颗粒分布与道路混凝土路面表面收缩的灰色关联[J] .中外公路,2010,30(5):96-98. 被引量:3
3 王善拔,刘运江,罗云峰.混凝土的早期开裂和改善途径[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2(2):39-42. 被引量:5
4 王善拔,刘运江.从混凝土的早期开裂讨论水泥品质指标的调整[J] .水泥工程,2006(3):15-20. 被引量:12
5 侯坤.评价水泥颗粒级配应认知的几个问题[J] .四川水泥,2006(3):8-12.
6 胡如进.水泥水化热对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影响[J] .水泥,2007(4):12-15. 被引量:17
7 黄其秀,曹爱红.水泥颗粒形貌和分布对水泥与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水泥技术,2007(5):31-33. 被引量:12
8 张大康.水泥分组分最佳粒度分布探讨[J] .水泥,2008(6):24-28. 被引量:23
9 张大康.分别粉磨工艺的水泥性能[J] .水泥,2008(8):9-14. 被引量:11
10 王天福,王继瑜,杨亨堂.Φ2.4m×13m开流磨机控制水泥颗粒级配的经验[J] .水泥,2009(2):20-23.
二级引证文献158
1 梁学文,郭晓斌,李建,孙步荣.立磨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偏差调整措施[J] .中国水泥,2022(S01):153-155.
2 李紫翼,宋少民.水泥现状对现代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综述[J] .商品混凝土,2020,0(3):26-31. 被引量:3
3 王军,刘晓峰,陈镇衫,余辉,廖树基.极低水胶比下微珠-超细矿粉体系水化放热特性研究[J] .工业建筑,2023,53(2):183-189. 被引量:1
4 杨建新,陆建文,王景贤.从工程检测实例探讨有关混凝土墙体早期竖向裂缝的几个问题[J] .工程质量,2007,25(8):36-39. 被引量:1
5 包先诚,冯云,赵云中.科学处理用户对水泥质量的投诉问题[J] .新世纪水泥导报,2007,13(5):13-20.
6 包先诚,冯云,赵云中.与水泥质量相关的投诉及处理方法[J] .水泥,2007(11):10-15. 被引量:5
7 张大康.对水泥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的构想(Ⅰ)——新拌混凝土与水泥性能指标的比较研究[J] .水泥,2007(12):8-13. 被引量:2
8 钟桂珍.水泥性能指标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J] .山西建筑,2008,34(20):162-164.
9 张大康.分别粉磨工艺的水泥性能[J] .水泥,2008(8):9-14. 被引量:11
10 张大康,汪澜.高性能水泥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水泥工程,2008(5):1-5. 被引量:4
1 陈勤够,陈畅.超慢速水泥熟料细碎机的应用[J] .水泥,2002(3):35-36. 被引量:1
2 易龙生,温建,汪洲,万磊.钢渣粒度分布对钢渣水泥胶凝性能的影响[J] .金属矿山,2013,42(6):165-167. 被引量:11
3 马明,张长乐,郝成新,张宏,钱基宏.熟料库无中心支撑屋盖结构设计要点[J] .水泥,2008(2):32-35. 被引量:3
4 唐建成,李君明.水泥联合粉磨系统管磨机的优化[J] .新世纪水泥导报,2016,22(3):38-41.
5 万惠文,王君,李正国,王大启.新型无氯水泥助磨剂的试验研究[J] .水泥,2009(5):5-7. 被引量:5
6 李小池,王涛,朱海马.碳化硅颗粒级配优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32(4):509-513. 被引量:3
7 王伟,王文奎,徐兆辉,王拓.矿渣粉比表面积及粒度分布对水泥强度的影响[J] .中国粉体技术,2011,17(2):80-82. 被引量:7
8 张育才,周惠群,杜跃兰,黄岚,陈鸿燕.球磨和立式磨矿渣微粉的粒度特性研究[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1):12-16. 被引量:1
9 乔龄山.水泥的最佳颗粒分布及其评价方法[J] .水泥,2001(8):1-5. 被引量:138
10 张育才,林宗寿,周惠群,杜跃兰.不同粉磨方式矿粉颗粒特性的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5):42-46.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