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技创新主体的生态化意识强化与社会责任教育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技创新生态化运用生态学思想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坚持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决定大学生生态道德的核心因素是社会责任感。在我国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责任教育应成为重要内容,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以实施。
作者
陈维
机构地区
武汉科技大学
出处
《科技创业月刊》
2005年第8期13-14,共2页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生态化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感
道德教育
创新主体
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
强化
协调发展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3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1
杜时忠.
制度变革与学校德育[J]
.高等教育研究,2000,21(6):51-56.
被引量:24
2
王啸,鲁洁.
德育理论: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J]
.中国教育学刊,1999(3):16-20.
被引量:105
3
姚晓娜.
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原则[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17(1):51-53.
被引量:18
4
孙彦泉.
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J]
.齐鲁学刊,2000(1):113-118.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雷毅.
高科技的生态价值[J]
.哲学动态,1998(9):29-33.
被引量:14
2
刘俊伟.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初探[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8(6):55-58.
被引量:80
3
包庆德.
生态哲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19(2):6-9.
被引量:9
4
王一多.
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兼论经济生活、道德和政治法律的关系[J]
.哲学研究,1997(1):7-12.
被引量:110
5
徐春.
苏联学者对生态问题的哲学研究——兼谈现代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8(2):87-91.
被引量:6
6
张洪齐.
科学向人文的归化──论罗蒂的科学观[J]
.社会科学,1996(3):64-67.
被引量:5
7
包庆德,白玉军.
生态哲学价值论[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15(6):24-31.
被引量:3
8
吴永忠,孙红岩,刘丽萍,吕桂军.后现代主义科技观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03).
9
[美]G·萨顿,.科学的历史研究[M]科学出版社,1990.
10
[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M]商务印书馆,1963.
共引文献
153
1
周晔.
学校实践性德育:概念与理论架构[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26-134.
被引量:7
2
卢迎丽,卢旭.
心理契约:研究生专业认同的路径探索[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97-103.
被引量:1
3
孙秀丽.
论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
.理论观察,2007(6):58-59.
4
李伟.
自主性选择:一种德育模式的理论建构[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1):23-25.
被引量:2
5
陈兴东.
论高职德育的人性化[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35):124-126.
6
田国秀.
适应网络时代特征 调整学校德育战略[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91-96.
被引量:3
7
陈鲜艳,谢振荣.
关于大学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考[J]
.学理论,2009(22):167-168.
被引量:2
8
刘艳山.
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运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67-70.
被引量:5
9
黄勇.
浅议建筑节能环保设计[J]
.科技风,2009(24).
10
陈丽丽,盛余华.
论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J]
.文学教育(中),2010(3):133-13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2
1
刘庆东.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构建[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5):29-30.
被引量:9
2
钟玲.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系统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1998,10(5):24-27.
被引量:10
3
张宣平.
我国科技系统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思路[J]
.科学管理研究,1994,12(1):20-25.
被引量:5
4
雍兰利,范玉凤.
化解生态环境危机:从科技理性到生态伦理[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49-52.
被引量:7
5
王雨辰.
“控制自然”观念的历史演进及其伦理意蕴——略论威廉·莱斯的科技—生态伦理价值观[J]
.道德与文明,2004(5):53-58.
被引量:9
6
陈杰.
天人合一:现代科技观与生态观的价值取向[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2):68-71.
被引量:3
7
杨杰,黄星君.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3):18-20.
被引量:5
8
刘诗白.
论现代知识生产[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10.
被引量:21
9
调整科技系统结构促进人才合理分流[J]
.中国科技论坛,1994(5):48-50.
被引量:1
10
石峰.
科技系统及其基本规律──对科技体制改革理论基础的探讨[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9):41-4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覃睿,田先钰.
论科技生态系统及其干预[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0):88-91.
被引量:3
2
李上献,王媚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1):143-144.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陈志绯.
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分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84-87.
被引量:6
2
赵伟.
基于生态学思想的科技资源可持续化利用研究[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8,40(4):26-30.
被引量:2
3
李燕.
大学生自由诉求中责任感的缺失与培养[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7):96-99.
被引量:2
4
李燕.
大学生自由诉求中责任感的缺失与培养[J]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3(3):33-36.
5
纪阳秋.
论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J]
.时代教育,2014(4):44-45.
被引量:2
6
王晓晨.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度化培育的路径初探[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3):166-167.
7
唐开秀.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及价值引导[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7):20-21.
被引量:2
8
白杨,童潇.
对人类行为的一种可能解释——韦伯对边际效用理论的参考[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2):101-104.
被引量:3
9
黄陵东.
人类行为解读:韦伯与哈贝马斯的社会行动理论[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58-65.
被引量:15
10
朱理鸿.
论课程教学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36):90-91.
1
雷向光.
生态化意识强化与社会责任教育[J]
.中国科技投资,2013(A24):315-315.
2
朱有禄.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30):78-78.
3
杨兴英.
贵州高校生态教育探析[J]
.世纪桥,2015(8):75-76.
4
李德良,李艳萍.
化学教学活动中的环境保护教育初探[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0,16(S1):289-291.
5
章剑和.
素质教育呼唤教学的创造性[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2(1).
6
张黎明.
贫困地区中学的乡土地理教育[J]
.地理教学,2000(S1):140-141.
7
邱吉福.
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系[J]
.引进与咨询,2006(1):12-13.
8
董辉,曾淑文,蒋尧传.
新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J]
.华夏医学,2006,19(6):1237-1238.
被引量:1
9
马援.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略论[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8):32-34.
10
苗加庆,徐辉,夏俊萍,韩红伟.
浅析人口、经济可持续发展、就业形势之间的关系[J]
.科技资讯,2010,8(21):235-235.
科技创业月刊
200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