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开放16年来,江苏农村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经济发展史实属罕见.但是,当前江苏农村劳动力结构仍然失调,制约转移的因素一时难以消除和缓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仍很艰巨.四个阶段启动阶段(1979—1983年)1979年以前,农村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渠道.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又为转移提供了“蓄水池”.5年间,全省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达218万人,平均每年转移43.7万人.与此同时,上山下乡知识青年、60年代经济调整时期和“文革”期间下放的城镇职工陆续回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从事流通领域工作和服务业,征用土地“农转非”,又为农村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向外部转移提供了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现了历史性启动,劳动力结构得到了初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