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稳系数法在甜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Application of high stability coefficient method in estimation of high yield stability of new sweet-corn hybrid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满足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浙江省鲜食特用玉米发展很快,每年都有较多的玉米新杂交种参加区试。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2004年浙江省鲜食甜玉米区试的12个参试品种(组合)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各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能,为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
谭禾平
许巧贤
王桂跃
胡贤女
卢德生
机构地区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287-288,315,共3页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东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03201)
关键词
甜玉米
高稳系数法
高产稳产性
区域试验
分类号
S513.037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86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
1
温振民,张永科.
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J]
.作物学报,1994,20(4):508-512.
被引量:586
2
刘新华,于海富,陈晓阳.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水稻新品种高产稳产性[J]
.浙江农业科学,1999,40(5):207-208.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温振民,张永科.
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J]
.作物学报,1994,20(4):508-512.
被引量:586
2
张保亮,杨青春,何延成,耿臻,吕广伦.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花生新品种高产稳产性[J]
.中国油料,1997,19(2):8-9.
被引量:40
3
刘正学,刘飞.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夏大豆新品种高产稳产性[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8,14(2):155-156.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586
1
孟静娇,陈百翠,李琰聪,刘婷婷,杨纪明.
区域试验中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性综合分析与评判[J]
.中国农学通报,2020(21):11-18.
被引量:11
2
徐澜,冯玉萍,安伟,高志强.
南引品种扬麦系列丰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5):16-21.
3
林柏桂,邝作祥.
粤北地区普通玉米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J]
.基层农技推广,2023(3):24-27.
被引量:3
4
苗任重,刘志强.
大豆区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探讨[J]
.北京农业,2007(33):1-2.
被引量:5
5
姜永平,吴春芳,陈惠,徐泉方.
鲜食大豆区试高产性、稳产性分析方法的评选[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22(3):17-21.
被引量:8
6
吴伟华,柳家友,贾延钊.
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综合评判[J]
.玉米科学,2004,12(z1):46-47.
被引量:24
7
杨晓辉,陈惠,王振秋,张立新.
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中国北方片春播花生新品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z1):37-40.
被引量:1
8
赵军华,卢华兵,郭章贤.
甜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5,13(z1):37-38.
被引量:5
9
翟素琴,张梅荣,马志国,罗小永,张俊红.
杂交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评价[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3,32(3):8-10.
被引量:2
10
张欣,周顺利,郝学景,司书丽,何光荣,蔡淑玲,张旭.
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5):35-38.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4
1
张丽颖,王金君,石清琢,姜敏.
高稳系数法在玉米区试中的应用与评析[J]
.杂粮作物,2005,25(2):69-71.
被引量:21
2
温振民,张永科.
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J]
.作物学报,1994,20(4):508-512.
被引量:586
3
梁泉,徐家谱,杨通新.
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分析[J]
.种子,2005,24(9):62-64.
被引量:5
4
李发民.
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在北方春玉米区试中的应用与分析[J]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1):10-1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祝云芳,王天宇,陈华璋,陈泽辉.
玉米杂交种金单999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评价[J]
.种子,2008,27(10):123-124.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余本勋,卢运,张时龙,何友勋.
粳稻新品种毕粳43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64-65.
被引量:3
2
余本勋,潘正康,何友勋,张时龙,李雪松.
粳稻新品种毕粳44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J]
.中国种业,2012(8):52-53.
被引量:1
3
余本勋,潘正康,何友勋,张时龙,李雪松.
粳稻新品种毕粳44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2(10):41-43.
被引量:1
4
岳海旺,卜俊周,陈淑萍,吕德智,谢俊良,彭海成.
玉米新品种衡单6272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8):51-52.
被引量:7
5
税红霞,王秀全,何丹,张华,卢庭启,蒋晓芳.
四川省糯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J]
.中国种业,2013(7):59-61.
被引量:4
6
祝云芳,陈泽辉,王安贵,郭向阳.
优良玉米自交系QB48的选育及应用[J]
.贵州农业科学,2014,42(7):13-16.
被引量:2
7
余本勋,田孟祥,何友勋,张时龙,卢运,叶永印.
贵州山区粳稻新品种毕粳45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5(5):70-72.
被引量:2
1
徐永健,李伟平,李云波,刘松南,徐根生,张林福,刘志忠.
冬作—杂交水稻制种—鲜食特用玉米栽培模式[J]
.作物杂志,2001(3):16-17.
2
秦慧豹.
鲜食玉米发展策略及技术(上)——鲜食特用玉米的主要种类及发展条件[J]
.农家顾问,2008(6):30-31.
3
秦慧豹.
鲜食玉米发展策略及技术(下)——品种选择及种植技术[J]
.农家顾问,2008(7):30-32.
4
李登海,柳京国,杨今胜.
鲜食特用玉米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J]
.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1):40-44.
被引量:14
5
杨少青,姜翠棉,张志鹏,李军,仝连志,常标.
张家口鲜食特用玉米发展前景及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07(8):7-8.
6
王君同.
北方地区鲜食特用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
.吉林蔬菜,2011(6):58-59.
7
北京宝丰公司 鲜食玉米摇篮[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2S):1-1.
8
北京宝丰公司 鲜食玉米摇篮[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1-1.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