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
被引量:4
出处
《职业与健康》
CAS
2005年第9期1347-1347,共1页
Occupation and Health
同被引文献16
-
1陆幸儿,郑悦康.320份市售熟肉制品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2):135-137. 被引量:26
-
2何晓春.卫生防疫细菌检验[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219-220.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
5李银宽 李志方 区继军 等.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及溶藻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1):18-18.
-
6GB/T4789.7-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S].
-
7丁建清 王书梅 田永琴 等.双重引物PCR快速检测和区分产毒非产毒霍乱弧菌.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2:322-324.
-
8殷银香,陈晓燕,罗萍,黄世平,李自力.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1):2084-2085. 被引量:4
-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4789.4-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4789.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33-38.
引证文献4
-
1丁建清,董杰,孙美玲,周萍,张文生.PCR技术快速探测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9):1699-1700. 被引量:4
-
2韦艳,胡武铭,霍莉.实验室检测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报告[J].医学动物防制,2009,25(8):587-588.
-
3翟玉庭,王伟.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报告[J].医学动物防制,2012,28(9):1034-1034. 被引量:1
-
4肖冰,张泽春.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8(5):288-289.
二级引证文献5
-
1徐静,梁继新,张宝善,王香珍.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1):2383-2384. 被引量:9
-
2丁建清,张文生,孙美玲,苟锦博.天津市2008年-20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检测及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7):1769-1770. 被引量:4
-
3裴琳,卢京光,栾成章.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三种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9):2092-2093.
-
4陈锦钟,杨万美,陈莉,洪舒萍.一起宴会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与反思[J].医学动物防制,2016,32(6):683-684. 被引量:3
-
5张慧龙,王燕,张涛.青岛市崂山区贝壳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带菌量及毒力因子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1,31(22):2731-2733. 被引量:3
-
1龚建承,陈米娜.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3,15(1):34-34. 被引量:1
-
2肖晋平.食物中毒调查处理影响因素简析[J].山西预防医学,2002,11(4):373-373.
-
3胡全胜.一起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3(5):341-342.
-
4刘琪,范亚平.食物中毒调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14(1):61-62. 被引量:2
-
5宋学.一起误售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4,11(5):269-270.
-
6张之海.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J].海军医学杂志,2009,30(4):342-343.
-
7陈高尚,申屠平平,陈爽.一起不明原因学生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7):863-864. 被引量:1
-
8成锡山.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07,36(12):996-997. 被引量:1
-
9穆雪莲,杜立伟,王秀玲.一起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案件的调查处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28(5):100-101.
-
10孙琳,朱道建.扬州市2000年疫点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状况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1,3(2):2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