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戏文》
2005年第4期87-87,89,共2页
同被引文献36
-
1杨红玉.论戏剧服装设计[J].青年文学家,2006(7):63-63. 被引量:6
-
2庄春英,金贵林,王发兴.舞台服装设计浅议[J].剧作家,2005(2):115-115. 被引量:3
-
3布鲁呼莫,武志云.浅谈现代少数民族舞蹈服装的设计特点[J].内蒙古艺术,2008(1):42-44. 被引量:4
-
4刘玉堂,刘保昌.江山之助——荆楚文学的生成环境[J].楚天主人,2013(1):52-53. 被引量:1
-
5程红.要程式,更要人物内涵[J].剧影月报,2001(1):53-54. 被引量:1
-
6刘小庆.戏剧服装的动态[J].戏曲艺术,2002,23(3):73-75. 被引量:3
-
7余岢.《京剧丑角》:丑角不丑[J].上海集邮,2006(10):22-23. 被引量:1
-
8蔡淑娟.对戏剧服装“时代感”、“个性感”的再认识[J].剧影月报,2006(4):79-79. 被引量:1
-
9徐源.假面浪子——意大利喜剧电影中的即兴喜剧传承[J].当代电影,2008(8):105-109. 被引量:3
-
10黄海忠.用无声的语言塑造人物——戏剧服装设计浅议[J].中国戏剧,2008(8):50-5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5
-
1李立新.中国戏剧服装的艺术审美特性[J].大舞台,2012(10):10-11. 被引量:8
-
2马晓青.戏剧服装设计中对新形式的探索[J].剧影月报,2013(6):98-99. 被引量:1
-
3王辉.赣南采茶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美术文献,2018,0(10):129-130.
-
4金佳勤,于淼,韩燕娜,刘津池.数字化服饰还原在越剧角色塑造中的创新传承[J].纺织科技进展,2021(4):41-45. 被引量:3
-
5韩燕娜,金佳勤,吴欢.越剧服饰角色文化及其数字化传承综述[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11):93-95.
二级引证文献12
-
1陈洁.戏衣“靠”的功能性及审美特征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42(4):39-41. 被引量:3
-
2余美莲.婺剧戏服中的中国传统服饰艺术研究[J].艺术科技,2015,28(12):38-39. 被引量:1
-
3索菲娅.浅谈舞台戏服设计中的表现形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6(5):76-76. 被引量:1
-
4王爱新.民族服饰元素在舞蹈服装设计中的表达[J].中国民族博览,2018,0(4):177-178. 被引量:3
-
5兰宇.秦腔戏曲服装的装饰性审美效果分析[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8,32(1):30-38. 被引量:5
-
6刘晨晖,王蕾,崔荣荣.越剧传统剧中旦角的服饰类型与特征[J].丝绸,2018,55(3):72-77. 被引量:6
-
7项李.越剧《柳毅传书》视觉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20,33(18):104-106. 被引量:4
-
8单萌,初晓玲,李艾真.戏曲服饰“靠”的艺术特征分析[J].服饰导刊,2021,10(3):51-55. 被引量:1
-
9黄嘉仪,田星瀚.基于纸艺设计的越剧艺术形式推广应用探究[J].艺术科技,2021,34(21):121-123.
-
10裘依琳,李心远,雷文广.越剧服饰的传承与发展[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3,52(2):44-46. 被引量:2
-
1李秀玉.畅谈艺术构思[J].现代交际,2010(12):122-122.
-
2谢瑶.戈壁绿洲上的瑰宝——敦煌壁画[J].当代艺术,2012(3):82-83. 被引量:1
-
3董磊.中国戏曲服装的造型设计及写意性[J].戏剧之家,2016(5):36-36. 被引量:2
-
4徐建建.徐建建陶瓷艺术[J].陶瓷学报,2007,28(3).
-
5李高华.戏剧·戏剧舞台——“当代英国戏剧舞台”系列之一[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5):45-47.
-
6王兵.想象与摄影创作[J].大舞台,2010(8):243-243.
-
7张西同.装饰性城市雕塑的审美特点[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22(1):41-44.
-
8岳华.3D《白毛女》大有可观[J].法制与社会,2016(15):6-6.
-
9根艺作品[J].花木盆景(下半月),2015,0(3):92-93.
-
10杨于佳.联想及想象在音乐演奏中的运用[J].艺术品鉴,2015,0(4):206-20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