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淡水湖泊中微囊藻水华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
21
Analysis of onwater-bloom made by microcystis in Freshwater lak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藻型富营养化湖泊中一个重要的生物类群是微囊藻,结合国内近几年来对微囊藻形成水华的机制的研究,从微囊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及环境中温度、光照、pH和营养盐等生态因子综合作用上分析了微囊藻水华的成因。
作者
孙慧群
朱琳
高文宝
机构地区
安庆师范学院化学资源环境系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生物学通报》
2005年第8期23-24,共2页
Bulletin of Biology
关键词
淡水湖泊
微囊藻水华
成因
富营养化
结构
生理特点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59
同被引文献
294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108
参考文献
8
1
陈宇炜,秦伯强,高锡云.
太湖梅梁湾藻类及相关环境因子逐步回归统计和蓝藻水华的初步预测[J]
.湖泊科学,2001,13(1):63-71.
被引量:154
2
刘玉生,韩梅,梁占彬,林毅雄.
光照、温度和营养盐对滇池微囊藻生长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1995,8(6):7-11.
被引量:71
3
曾宪凯,李小娟,尹玲美,陈慧,张根芳.
淡水育珠池“水华”及其综合治理[J]
.淡水渔业,2003,33(2):46-47.
被引量:4
4
宋庆波.
池塘微囊藻的防治[J]
.水利渔业,2002,22(1):48-48.
被引量:4
5
董耐成.
铜绿微囊藻越冬孢子萌发研究[J]
.吉林水利,2002(7):43-46.
被引量:1
6
史小丽 杨柳燕 肖琳.不同氧化还原电位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其磷代谢的影响[A]..湖泊有毒藻类控制与生态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C].,2003.313-319.
7
陈宇炜,高锡云,陈伟民,秦伯强.
太湖微囊藻的生长特征及其分离纯培养的初步研究[J]
.湖泊科学,1999,11(4):351-356.
被引量:39
8
Nakano S.,Hayakawa K.,Frenette J.J. et al.Cyanobacterial blooms in a shallow lake: a large-scale enclosure assay to test the importance of diurnal stratification.Archiv fur hydrobiol.2001,150(3) :491-509.
二级参考文献
31
1
李仁辉,何振荣,何家菀,李尧英.
中国新记录蓝藻——绿色微囊藻及其毒性的初步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1993,17(3):282-284.
被引量:11
2
俞家禄,陈明惠,林坤二,俞敏娟.
武汉东湖蓝藻水华毒性的研究 Ⅰ.淡水蓝藻毒性的检测[J]
.水生生物学报,1987,11(3):212-218.
被引量:13
3
蔡启铭,高锡芸,陈宇炜,马生伟,MartinDokulil.
太湖水质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子的多元分析[J]
.湖泊科学,1995,7(2):97-106.
被引量:34
4
孙慧群,朱琳,高文宝.
淡水湖泊中微囊藻水华的成因分析[J]
.生物学通报,2005,40(8):23-24.
被引量:21
5
何家菀,李络平,俞家禄,赵以军,刘永定.
我国产毒微囊藻的新发现──惠氏微囊藻及其毒性的初步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1996,20(2):192-194.
被引量:19
6
高锡云 蔡启铭.梅梁湾及大太湖水环境现状与富营养化趋势分析.太湖环境生态研究(一)[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7
陈宇炜 蔡启铭.西太湖北部微囊藻时空分布及其与光温等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太湖环境生态研究(一)[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8
夏青 刘和平 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说明[J].环境科学研究,1998,1(5):1-102.
9
陈宇炜 高锡云 等.西太湖北部微囊藻时空分布及其光照等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太湖环境生态研究(一)[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10
何家菀.东湖铜绿微囊藻的分离与鉴定[J].海洋与湖沼,1988,19(5):424-430.
共引文献
259
1
金相灿,李兆春,郑朔方,杨苏文,胡小贞,储昭升.
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z1):52-54.
被引量:65
2
胡小贞,马祖友,易文利,葛新华,郑朔方.
4种不同培养基下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比较[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z1):55-57.
被引量:51
3
马祖友,储昭升,胡小贞,金相灿,易文利,张广军,张淑英.
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和谷皮菱形藻在低光照度下的生长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z1):62-65.
被引量:4
4
曾昭琪,陈雷.
试看水体初级生产力的生物多样性[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z1):118-123.
5
罗华军,刘德富,黄应平.
基于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的水库叶绿素a浓度短期预测非线性时序模型[J]
.水利学报,2009,39(1):46-51.
被引量:14
6
徐大勇,徐祖信,尹海龙,王晟,金伟.
实验室条件下淡水藻类生长影响因素研究[J]
.供水技术,2008,2(4):4-7.
被引量:2
7
吴珊,张晓萍,张福萍,吕鑑.
铜绿微囊藻初始接种量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探讨[J]
.给水排水,2009,35(S1):39-42.
被引量:4
8
张月,刘元波,夏双,阮仁宗.
基于MODIS的大气因素对蓝藻水华信息提取的影响(英文)[J]
.遥感信息,2013,28(5):37-44.
9
姚玲爱,许振成,赵学敏,虢清伟,马千里,胡芳,郭俊诚.
高州水库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S1):191-197.
被引量:6
10
王炜,方志发,余卫东.
千岛湖蓝藻密度制约因素分析[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3,27(2):60-63.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294
1
蒋为,李杰,谭志卫.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洱海水生态健康评价[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46(S01):224-230.
被引量:2
2
苏梦,董伟萍,赵世高,王青,刘烨凌,杨薇.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河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安徽铜陵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3,32(1):104-112.
被引量:9
3
张玉超,钱新,石川忠晴,孔繁翔.
浅水型湖泊水温日成层现象的初步探讨——以太湖为例[J]
.四川环境,2008,27(3):45-48.
被引量:11
4
金丹越,黄艳菊.
天津于桥水库主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z1):77-79.
被引量:39
5
周真明,黄廷林,丛海兵.
于桥水库中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与上浮性能试验研究[J]
.供水技术,2007,1(2):14-17.
被引量:3
6
隋欣,杨志峰.
龙羊峡水库蓄水对水温的净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154-157.
被引量:15
7
韩小波,孔繁翔,阎荣.
太湖铜绿微囊藻磷摄取动力学若干重要参数与其竞争优势相关研究[J]
.湖泊科学,2004,16(3):252-257.
被引量:21
8
林以安,苏纪兰,扈传昱,张美,李炎,管卫兵,陈介中.
珠江口夏季水体中的氮和磷[J]
.海洋学报,2004,26(5):63-73.
被引量:46
9
邹华,潘纲,陈灏.
壳聚糖改性粘土对水华优势藻铜绿微囊藻的絮凝去除[J]
.环境科学,2004,25(6):40-43.
被引量:38
10
边归国.
去除淡水浮游藻类方法的研究进展[J]
.四川环境,2004,23(6):66-70.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21
1
汪育文,李建宏,吴敏,王一宇,翁永萍.
南京玄武湖微囊藻水华种类组成的研究[J]
.环境科学,2007,28(10):2187-2191.
被引量:16
2
季颖,付娇,黄君礼,吴明松,李娜,崔崇威.
二氧化氯杀灭水中微囊藻的效果研究[J]
.化学工程师,2008,22(1):17-20.
被引量:9
3
时建伟,李娜.
卫津河蓝藻“水华”形成的原因及治理建议[J]
.中国给水排水,2008,24(4):24-26.
被引量:4
4
李杰,欧丹云,宋立荣.
微囊藻衰亡过程研究--四种模拟胁迫条件下微囊藻的衰亡生理[J]
.湖泊科学,2008,20(5):549-555.
被引量:13
5
任春坪,钟成华,邓春光,黄程.
三峡库区冬季微囊藻水华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74-5077.
被引量:6
6
施丽梅,蔡元锋,杨华林,李朋富,孔繁翔,孔令东.
太湖梅梁湾水华微囊藻基因型组成和产毒微囊藻丰度的变化[J]
.湖泊科学,2009,21(6):801-805.
被引量:10
7
胥昌纯,卢挺,陈刚才.
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三峡库区流域水华暴发[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3):240-244.
被引量:2
8
陈文乐.
锦江水库水环境特征及富营养化变化趋势[J]
.人民珠江,2011,32(3):10-13.
被引量:2
9
王鸿雁,卢小伶,谢雪涛,黄翌轩,赵哲.
于桥水库微囊藻动态分布研究[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4):9-11.
被引量:1
10
汪浩,李玲燕.
基于水动力学的中小水库藻类生长模型及蓝藻暴发的模拟[J]
.能源环境保护,2012,26(1):21-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8
1
徐大勇,徐祖信,尹海龙,王晟,金伟.
实验室条件下淡水藻类生长影响因素研究[J]
.供水技术,2008,2(4):4-7.
被引量:2
2
杜诗云,杨常亮,李世玉,刘楷,鲁磊,张孝双.
阳宗海沉积物中磷的稳定性[J]
.环境工程学报,2015,9(3):1072-1078.
被引量:7
3
孙慧群,朱琳,高文宝.
淡水湖泊中微囊藻水华的成因分析[J]
.生物学通报,2005,40(8):23-24.
被引量:21
4
汪育文,李建宏,付鹿,吴敏,翁永萍,周耀明.
不同铁浓度对单细胞和群体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J]
.环境科学,2009,30(1):254-259.
被引量:3
5
黄昌春,李云梅,孙德勇,乐成峰,伍蓝,王利珍,王鑫.
太湖水体漫衰减系数特征及其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
.环境科学,2009,30(2):348-355.
被引量:10
6
黄茁,曹小欢.
大型水库局部藻华控制技术探讨[J]
.人民长江,2009,40(7):27-29.
被引量:5
7
张波,张树林,陈成勋.
微囊藻化学防治研究综述[J]
.水生态学杂志,2009,2(4):123-128.
被引量:2
8
余松敏,井芹宁,蔡耀宗,手岛秀司,朱守一.
喷射撞击式蓝藻处理装置的原理及其应用[J]
.污染防治技术,2009,22(4):75-77.
被引量:3
9
宋立伟,王镜植.
农村河流生态修复中跌水效应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33):116-116.
被引量:4
10
李扬,周娅,岑竞仪,吕颂辉,胡鸿钧.
广州市景观湖微囊藻的分类学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0,18(4):405-414.
被引量:1
1
杜兴华,焦念增,刘飞,马德伦.
菹草的培植对水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J]
.河北渔业,2011(7):14-15.
被引量:3
2
汤圣祥,赵云鲜,尹俊婷,殷乐,王生宜,王西勃.
读者来信[J]
.科技导报,2008,26(21):108-108.
3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2(6):59-60.
4
徐学杰.
女工不宜从事哪些工作[J]
.农家参谋,2009(4):35-35.
5
杨运美.
加强电力女工的安全管理[J]
.农电管理,2007(2):45-45.
6
蒋学之.
用法律、法规捍卫自己的权益(续)[J]
.上海劳动保护,2001(6):36-36.
7
《漆膜抗藻性测定法》新标准7月1日正式实施[J]
.涂装指南,2008(3):18-18.
8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J]
.劳动保护,2012(6).
9
徐慧兰.
如何让宝宝健康度夏[J]
.农村百事通,2009(12):67-67.
10
颜昌均.
论女工劳动保护[J]
.建设科技(重庆),2000(2):4-5.
生物学通报
200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