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整体生成论与社会发展精神特性研究——评《社会发展精神特性论》
被引量:1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59-159,共1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二级引证文献5
-
1安希杰,海梅,侴金贵,颜炳玲,刘利恒.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4):258-260. 被引量:3
-
2李顺富,朱小英,张伟.五年制高职“二三四五”顶岗实习模式的创新实践——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13(2):24-27. 被引量:3
-
3刘璐宁.财经类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J].北方经贸,2013(3):155-156. 被引量:5
-
4李晓波,王树友.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接问题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0(11):165-165.
-
5许艳.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财经商贸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20):94-95. 被引量:5
-
1邢贲思.具有创新意义的社会发展精神特性研究——《社会发展精神特性论》序[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110-112.
-
2节仁.响应时代呼唤的理论创新之作[J].东岳论丛,2006,27(1):207-207.
-
3贺碧霄,李辉.报网融合与并联式结构的困境——以《今日美国》为例[J].编辑之友,2016(7):11-16. 被引量:1
-
4颜文.对发展精神文化消费的若干思考[J].消费经济,1996,12(2):54-56. 被引量:2
-
5王晓辉,姚盛斌.网络媒体开启传媒大同时代[J].中国传媒科技,2005(6):53-54.
-
6王雪迎.一个人守在四大文明交汇点[J].青年博览,2012(16):14-15.
-
7刘京林.对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两点思考[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3(3):38-40. 被引量:5
-
8约翰·D.洛克菲勒.积极的心态能给人战胜一切的信心——约翰·D.洛克菲勒致儿子的一封信[J].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15,0(1):7-8.
-
9蒋政.美丽不止60年[J].南方人物周刊,2009(39):4-4.
-
10李沛茜,苏晓东.创作主体与编辑主体互动共生[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3):106-10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