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57,共2页
China Labor
同被引文献5
-
1[1]M.London and E.M.Mone.Managing Marginal Performance in Organizations Striving for Excellence[M].New York:Guiford,1993.
-
2[2](美)雷蒙德·A·诺伊,等.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刘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
3[4]Warren Bennis and Burt Nanus.Reported in their book Leaders[M].New York:Harper Row,1985.
-
4[5](美)J·斯特林·利文斯顿.管理中的"皮格马利翁"[M].吴雯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5[6](美)琼·弗兰科伊斯·曼佐尼.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M].吴雯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1对低绩效员工不能心太软[J].中外管理,2003(6):94-94.
-
2王占玲.低绩效员工:解雇还是发展[J].四川经济研究,2007(1):47-48.
-
3王占玲.低绩效员工:解雇还是发展?[J].管理@人,2006(11):66-67.
-
4对低绩效员工不能心太软[J].经理人内参,2003(12):42-42.
-
5一笑.找出组织中忙着的闲人[J].中国核工业,2008(6):66-66.
-
6喻登科,刘希宋.低绩效员工的潜在成本及管理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25(11):28-31. 被引量:3
-
7简冬琳.低绩效员工的潜在成本与管理方法[J].人力资源管理,2014(11):252-253.
-
8黄婉秋.二次考核——有效避免平均化[J].化工管理,2007(5):42-43.
-
9何昱锜.KMV模型对信用风险度量的适用性研究——以我国十家上市汽车制造公司为例[J].时代金融,2011(3X):152-152. 被引量:4
-
10孙健南.用收益法对企业进行整体评估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国有资产管理,2002(10):5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