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港口优化组合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作用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7
Analysis on the function and prospect of optimum composition of harbors in Liaoning in rebuilding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n northeast
出处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5年第4期79-85,共7页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编号:SC03-008)
参考文献4
-
1张耀光,韩增林,杨荫凯,王涌,朱华晟.辽宁港口地域组合形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1999,19(5):95-100. 被引量:14
-
2辽宁省政府.未来15年辽宁港口发展目标明确[N].中国海运报,2005-02-28.
-
3大连市委 市政府.关于加快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N].大连日报,2004-08-23.
-
4周大新.大连物流和港口发展战略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13
-
1李富佳,韩增林,张金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物流系统影响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101-105. 被引量:4
-
2李富佳,韩增林.辽宁沿海六市经济水平差异分析与对策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3):58-62. 被引量:2
-
3李富佳,韩增林.辽宁港口物流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建议[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12):71-76. 被引量:8
-
4王圣云,沈玉芳,张耀光.海岛港口地域组合形成演化模式与机制——基于长山群岛港口形成演变过程的分析[J].人文地理,2009,24(5):71-75. 被引量:1
-
5姜晓丽,张平宇.基于Huff模型的辽宁沿海港口腹地演变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3):282-290. 被引量:58
-
6程岩.辽宁临海经济轴带的营建策略[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1):51-54. 被引量:1
-
7董晓菲,韩增林,荣宏庆.大连港、营口港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比较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5):39-43. 被引量:17
-
8董晓菲,韩增林.辽宁省港口体系时空演化分析及驱动机制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3):27-33. 被引量:7
-
9韩静.“一带一路”战略统领下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旅游开发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126-127. 被引量:1
-
10董晓菲,韩增林.东北沿海港口群腹地空间格局及驱动机理[J].经济地理,2016,36(5):33-39.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31
-
1张玉明,聂艳华.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3):56-60. 被引量:4
-
2郭洁.临港经济在营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J].大连干部学刊,2005,21(5):27-29. 被引量:1
-
3韩增林,李亚军,王利.城市物流园区及配送中心布局规划研究——以大连市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为例[J].地理科学,2003,23(5):535-541. 被引量:37
-
4徐永健,阎小培,许学强.西方现代港口与城市、区域发展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1,16(4):28-33. 被引量:33
-
5曹忠喜.实现港口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以上海组合港为例[J].港口经济,2005(1):7-8. 被引量:5
-
6易志云,赵晓光.港口城市发展的功能作用与天津发展战略[J].天津社会科学,2004(5):94-96. 被引量:6
-
7丁永健.突破行政制约 促进港口跨地区经营[J].港口经济,2005(3):31-32. 被引量:1
-
8王泽宇,韩增林.基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背景下东北区的经济空间布局调整探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21(1):95-99. 被引量:6
-
9庄倩玮,王健.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J].物流技术,2005,24(6):91-94. 被引量:63
-
10郭建科,韩增林.试论现代物流业与港口城市空间再造——以大连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6,21(6):80-86.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7
-
1宋欣茹,王圣云,孙才志.大连港与城市、经济区联动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2):107-110. 被引量:5
-
2刘小翠.辽宁沿海建设“飞地型产业区”的空间整合与优化[J].城市,2007(3):27-29.
-
3赵娜,孙光圻.辽宁省港口资源整合[J].水运管理,2007,29(2):21-22.
-
4赵娜,孙光圻.设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的意义[J].水运管理,2007,29(12):25-27. 被引量:1
-
5李靖宇,赵伟.关于加大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开发力度的现实论证[J].决策咨询通讯,2008,19(1):24-31. 被引量:1
-
6王刚.辽宁港口群对东北经济拉动作用分析[J].管理观察,2009(9):159-160. 被引量:2
-
7顾在浜,王利,韩增林,李谭.辽宁沿海经济带物流园区及大型专业物流中心布局优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1):134-14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吴晓迪.口岸综合服务功能在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的重要性[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1(2):21-23.
-
2赵红娟.大连从“区港联动”到“保税港”还有多远[J].北方经贸,2007(11):38-39.
-
3赵娜,孙光圻.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设立的意义[J].水运管理,2008,30(12):23-25. 被引量:2
-
4白广斌,袁永博,宿振东.GIS在港口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6,2(3):2-3.
-
5曹晓晗.辽宁省人口密度分布模拟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2):144-148. 被引量:10
-
6吕杨.港口群演化与整合研究综述[J].港口科技,2010(7):2-6. 被引量:5
-
7杨霞,雷磊.大连港和营口港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5):1-3. 被引量:1
-
8孙夏青,韩增林,高志远.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大连市经济与港口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5):128-132. 被引量:2
-
9何正柯,金玉然,苏诗慧,侯海云.辽宁省主要港口发展现状分析[J].港口经济,2013(8):31-33. 被引量:6
-
10高秀丽,孟飞荣.广东省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3,30(4):121-126. 被引量:12
-
1雷雨.浅析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与前景[J].学习论坛,1999,15(10):20-21.
-
2李菁.试论澜湄合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中的作用与前景[J].凉山大学学报,2004,6(3):120-122.
-
3颜增品.铝在汽车轻量化中的作用与前景[J].世界汽车,1997(6):17-17. 被引量:4
-
4董延涌.辽宁港口和临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25(9):6-8. 被引量:2
-
5发展区域经济 有所为有所不为──访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王宝森[J].瞭望,1994(Z1):18-19.
-
6陈亚君.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J].中国市场,2011(18):81-82. 被引量:1
-
7季任钧,范磊.再创北方经济中心[J].开放导报,1996(12):17-18.
-
8张丽.发展临港产业集群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03S):14-15. 被引量:5
-
9石琼丹.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共性特征[J].特区经济,2014(5):131-133. 被引量:3
-
10李新然,边玥.辽宁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腹地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研究[J].辽宁经济,2012(6):24-27. 被引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