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5年第4期29-30,共2页
Shanghai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同被引文献23
1 蒋华,梁合荣,王定军,刘伟,周英俊.两种蔬菜水旱轮作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2):89-89. 被引量:2
2 董成森,肖润林,彭晚霞,彭佩钦.亚热带红壤丘陵茶区茶-杉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应探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198-202. 被引量:22
3 郑卫兵,潘红英,王德刚.草鸡生态放养技术[J] .中国禽业导刊,2006,23(3):26-26. 被引量:5
4 郗正林.优质草鸡规模生态养殖技术要求[J] .当代畜牧,2006,35(8):4-5. 被引量:2
5 彭星辉.稻田复种制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21-3923. 被引量:3
6 韩述源,毕彩虹.发展茶叶生态旅游 加快经济发展[J] .广东茶业,2007(4):5-7. 被引量:1
7 T B Gurung, S K Wagle, Revisiting Underlying Ecological Principles of Rice-Fish Integrated Farming for Environmental[J]. EconomicalandSocialbenefits. OurNature, 2005, (3): 1-12.
8 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陈春芬.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2):385-388. 被引量:99
9 王晓春,唐敏.呈贡县大棚蔬菜施肥现状及经济效益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8(8):14-15. 被引量:10
10 陈瑞英.葡萄架下套种紫云英技术要点与效益[J] .福建农业,2011(10):10-1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5
1 王仕斌,邓林根,胡惠根.草鸡的生活习性及主要散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4):341-342. 被引量:7
2 李泉生.草鸡养殖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6):329-329.
3 何柳青,曲湘勇.生态草鸡资源管理和发展前景[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1,36(1):50-52. 被引量:1
4 何成芳,闫晓明,朱鸿杰,陈志豪,谭外球.Circulation Technology and Model of Agroforestry and Animal Husbandry[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17(6):1498-1505.
5 齐琦.对比分析露地与大棚蔬菜的经济生态效益[J] .经营管理者,2014(35):181-181. 被引量:1
1 施顺昌,林建良,王曙雁,李伟华.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林果茶“生态草鸡”饲养[J]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13):20-20.
2 苏州水乡草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J] .农产品市场,2005(48):51-51.
3 亦默.中华书画报按语[J] .景德镇陶瓷,2004,14(4):41-41.
4 彭达胜.了解区情,发挥优势,为促进地方经济做贡献——谈贫困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24(3):44-45. 被引量:3
5 游利华.胎音[J] .清明,2007(5):72-90.
6 董文波.十堰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考[J] .技术与教育,2008,22(2):5-8.
7 郑光祖.利用资源优势 再造经济优势[J] .计划与市场,1995(10):26-27.
8 张蓝青.茂名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与挑战[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20(1):75-78.
9 董文波.十堰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考[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35-37. 被引量:3
10 干勇.利用资源优势 聚集稀土特色产业[J] .中国高新区,2009(8):18-1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