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大众媒体对消费文化的建构作用 被引量:1

On the Function of Public Media for Building Consumers' Cultur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大众媒体促进了消费意识形态的生成,催生了消费文化,引导着消费时尚.大众媒体在消费文化和消费生活方式的形成中扮演了"共谋"的角色.
作者 燕道成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5-29,共5页 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China(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英]尼克·斯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 2张允若.西方新闻视野概述[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
  • 3[英]迈克·费瑟斯通 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 4[美]大卫·布鲁克斯.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崛起[M].徐子超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 5意识形态在最终意义上是指整个社会文化的支撑体系,它属于广义文化概念的一部分,本文是指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据以理解自身活动的意义以及它们与现实的关系的观念体系,它是支撑并论证现存的社会利益关系格局的观念系统.
  • 6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最早提出"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的概念."拟态环境"又称为媒介环境、信息环境.媒介环境反映现实环境,但却是一个经过选择和建构的世界.现代社会中,人们了解外部世界主要依赖大众媒介传递的信息,即依赖媒介环境来认识现实环境.这样,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是对媒体所提示的"拟态环境"的反应.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传播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现代社会出现拟态环境替代客观环境的现实,这种替代的结果除了影响人的认知行为外,也会影响现实环境,使现实环境无形中涂抹上媒介化的色彩.
  • 7议程设置理论(Agenda setting)是1972年由麦库姆斯(Mccombs)和肖(Shaw)首先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换句话说,媒介的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就是媒介: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李普曼对此有一个"探照灯"的比喻:灯照到哪里,人们就关注到哪里.
  • 8文化霸权是译自西方的一个概念,本文所指的文化霸权概念与文化领导权概念是同义的,即都是指一种非暴力的文化意识形态控制手段,它需要通过社会中的大多数自觉自愿的认可赞同来实现.笔者主要是在中性意义上使用文化霸权这个概念的.因为文化霸权,既可以作为西方的一种文化控制手段,也可以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策略,关键的问题是怎样认识与利用它.在这点上,笔者希望不要引起误解.
  • 9符号就是用来指称或用来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符号包括符号形式和符号意义两个方面.符号形式是指人们感官可以感知到的部分,如文字的字体、语言、图像等,符号意义是指符号所包含的内容和概念.传播学理论认为符号具有指代性的特点:符号指代事物,而并不是事物本身,简言之,符号与它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符号只是指称和代表某个事物.
  • 10例如,人们是受到某些宣传和广告的蛊惑去购买入场券的,支付的价格同座位的好坏成正比,并为此消磨两个小时的时间,最后对这一行为作出判断:值还是不值?这一个体的判断还要同大众媒体上的宣传和判断互相对照,以便求得社会认同.

共引文献44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