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综合素质评价中权系数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往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大多是采用主观赋权法确定权系数,由专家根据评价本身的意义,给出综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因此权系数解释性强,但客观性较差。本文提出利用一种新的方法——德尔菲法与因子分析法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使得权系数既易于解释,又更加客观准确,从而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并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作者
刘坚
李新萍
温凤桐
机构地区
济南大学理学院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8X期48-50,共3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基金
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90209003)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赋权法
权系数
德尔菲法
因子分析法
分类号
O212 [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75
参考文献
2
1
刘坚,苏军.
因子分析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21(5):145-149.
被引量:19
2
刘坚,朱红岩,柳春.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数据采集的研究[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0(2):9-12.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RichardA.Johnson Deanw.Wichern(美) 陆璇译.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4版..
2
柯惠新.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465-483.
3
济南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济南大学学生手册[M].济南:济南大学出版社,2002.
4
卡特尔.卡特尔人格测验(16PF)[M].
5
缪剑峰.心理素质测试与咨询[M].
6
陈家麟.学习技能自测表与社交能力自测表[M].
7
张振福,陈伟,陶丽萍.
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研究报告[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0,19(3):79-84.
被引量:15
8
冯强.
模糊数学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
.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15(1):81-86.
被引量:9
9
程毛林.
城镇生态系统的因子分析[J]
.数理统计与管理,2002,21(1):19-24.
被引量:13
10
万远英,尹德志.
大学生综合素质层次分析评价体系及其数学模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2):191-193.
被引量:48
共引文献
45
1
周淑云.
国有控股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以安徽省34家企业为例[J]
.时代金融,2020(22):22-24.
2
瞿熠,荣敬华.
浅析层次分析法在指挥军官考评体系中的应用[J]
.科技风,2010(6):161-162.
3
刘坚,袁春华,王秀清.
基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研究[J]
.山东科学,2005,18(2):10-12.
被引量:4
4
刘坚.
基于多元统计法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研究[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3):19-22.
被引量:4
5
张英,冯艳芳.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707-710.
被引量:65
6
夏纪林,巫蓉,潘锦全.
国防生综合素质调查及分析──以江苏科技大学国防生为例[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98-101.
被引量:10
7
黄志宏.
因子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排名中的应用[J]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2):132-136.
被引量:1
8
刘凌冰,张先治.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研究生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2):34-38.
被引量:5
9
陈源源,张学平,陈晖.
基于学员综合素质评估的模型与算法研究[J]
.中国教育网络,2009(1):108-111.
被引量:1
10
穆柯,孔翔宇,翟任何.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群决策法[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26(5):41-43.
同被引文献
46
1
张黎,翟彦.
不同基质不同部位对菊花扦插生根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6):112-114.
被引量:49
2
陈孝新.
多因素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中的应用[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23(S1):50-52.
被引量:21
3
刘洋,杨改学.
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对素质教育的促进[J]
.教育探索,2008(1):19-20.
被引量:11
4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被引量:7815
5
伊艳杰,袁王俊,董美芳,尚富德.
运用AHP法综合评价河南部分桂花品种[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4):60-64.
被引量:38
6
殷瑞飞,朱建平.
关于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变量分类的探讨[J]
.统计与决策,2005,21(2):20-21.
被引量:28
7
蔡艺.
主成分方法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统计,2005,20(2):24-26.
被引量:37
8
汤梦玲,王占龙,李志建.
因子分析法求权重评价水质的实例[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2(5):14-16.
被引量:25
9
孙晓军,周宗奎.
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
.心理科学,2005,28(6):1440-1442.
被引量:91
10
殷明娥.
分组主成分评价法及其应用[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4):408-40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7
1
陈贤,龚元圣,杨德.
3种测度结合的分组主成分法在番茄果实商品性综合评价上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335-339.
被引量:10
2
翟发辉.
确定综合评价中因素权重的优化方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4):1002-1004.
被引量:3
3
陈贤,吴兴恩,杨德,龚元圣.
主成分权重法在番茄果实商品性综合评价上的应用探讨[J]
.吉林农业科学,2008,33(4):49-52.
被引量:23
4
杨雪萌,房伟民,陈发棣,陈素梅.
综合权重法评价不同菊花品种的扦插生根能力[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4):650-654.
被引量:8
5
董卓宁,张江,张弛.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方法研究[J]
.教育探索,2012(12):120-121.
被引量:22
6
佟玉权,赵紫月,杨娇.
民宿旅游消费意愿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23):82-84.
被引量:5
7
陆宁,刘静,李炎琪,张旭.
中国30个省域建筑业生产效率差异综合诊断[J]
.建筑经济,2015,36(2):106-110.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75
1
曾辉.
探究大连旅顺口区旅游扶贫与旅游民宿互动发展[J]
.旅游与摄影,2020(2):68-69.
2
陈卓,和军涛,唐家赢.
基于熵权与TOPSIS方法的大学生培养质量综合评价[J]
.新一代信息技术,2022,5(5):39-41.
被引量:1
3
于合龙,刘大有,陈桂芬.
基于加权模糊聚类的农田养分管理区划分[J]
.农业机械学报,2009,40(S1):177-182.
被引量:4
4
徐臣善.
授粉处理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影响的综合评价[J]
.广西植物,2013,33(5):685-690.
被引量:8
5
陈贤,杨荣萍,赵雁,龚元圣.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排序法综合评价番茄果实的商品性[J]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6):135-138.
被引量:8
6
杨雪萌,房伟民,陈发棣,陈素梅.
综合权重法评价不同菊花品种的扦插生根能力[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4):650-654.
被引量:8
7
罗英,乔锋,吴立东,曾绍贵,钟金仙,许旭明.
基于AHP法和灰色关联法的辣椒果实外观品质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57-161.
被引量:11
8
肖连冬,李慧星,臧晋,许彬.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麦芽蛋白水解度与功能特性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6):64-67.
被引量:6
9
李晴,韩玉珠,张广臣.
辣椒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J]
.长江蔬菜,2010(6):29-33.
被引量:21
10
王瑢.
主成分分析求权重在房地产顾客满意度评价中的应用[J]
.市场研究,2010(9):26-29.
被引量:7
1
王中兴,牟琼,李桥兴.
多属性决策的组合赋权法[J]
.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03,17(2):55-62.
被引量:40
2
吴希.
基于DEA的客观权重赋值法[J]
.中国科技信息,2015(19):19-20.
被引量:2
3
刘坚,邱保建.
多元统计分析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2):11-13.
被引量:13
4
万星火,李艳,檀亦丽,高艳.
基于信息熵的赋权法研究及其应用[J]
.统计与决策,2008,24(18):153-154.
被引量:11
5
段艳林.
基于模糊因素空间理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8(2):38-42.
6
杜立国.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综合素质评价[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0-90.
7
董裕华.
新课改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对策[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13(4):35-39.
被引量:4
8
孙晓玲,王宁.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区间值模糊评价[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31(3):11-13.
9
赵翠.
基于AHP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33):245-246.
10
胡世清,刘圣春.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证研究[J]
.好家长(创新教育),2014(5):18-20.
统计与决策
2005年 第08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