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南通市部分国有、集体企业陷入困境,少数已经债台高筑,积重难返。这些企业,不仅给国家和集体带来重大损失,而且无法达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99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中,选择确已生之困难、救之无望的两家企业进行破产试点。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南通市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 一、破产准备与运行经过 南通市玻璃二厂(以下简称玻二)是1958年集资兴办的市属集体企业,主要生产玻璃瓶、农药瓶等瓶罐产品。全厂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主要设备总数242台(套),其中引进设备7台(套),在册职工371人,退休职工313人。该厂自1989年下半年以来。连年亏损,1991年开始停产。为了挽救这个企业,市政府及主管部门多次研究解困办法,先后采取干部下厂挂职、重点帮扶、生产自救、开发新品、洽谈合资等措施,但终因企业骨干力量和科技人员纷纷调离,组织再生产的能力丧失,而未能凑效。截止1993年7月底,玻二帐面资产1091.06万元,累计亏损1,208.74万元,负债1552.53万元,资产负债率142.30%。南通市塑料七厂(以下简称塑七)是1956年兴建的市属集体企业,主要产品为渗塑布、雨衣等产品,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该厂为主投资的中外合资企?
出处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34,共2页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