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急性心肌梗塞的一般性处理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过去十年中,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处理重点已由预防或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发展到缩小梗塞范围,预防再梗塞和促进心肌愈合.1912年首先提出心肌梗塞与冠状动脉血栓有关.50年代末期,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 CCU)开始建立.60年代直流电除颤应用于临床.1968年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ial bypass graftingCABG).1977年开展经皮冠状动脉内气囊成形术(Pai-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balloon angioplasty PT-CA).1979年开始进行溶栓治疗.随之新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如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斑块璇切术及冠状动脉内金属网血管支架植入等相继开展.AMI的治疗发展很快,但是一般性的处理仍是十分重要的.AMI治疗原则是:缩小梗塞面积、预防治疗合并症、降低早期病死率.
作者 卢瑞福
出处 《临床荟萃》 CAS 1995年第15期715-717,共3页 Clinical Focu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