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低能电磁辐射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我们应用微波辐射对水稻进行了育种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经不同微波照射,在穗长、株高、每穗总粒数、空秕率、千粒重、熟期和育性等方面出现明显变异。因此,微波辐射作为水稻育种的一种方法,具有可能性。
作者
方兴
王丰
周虞灿
鲍正发
傅荣兴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1-163,共3页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水稻
遗传
变异
育种
分类号
S511.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88
1
崔延棠,尉亚辉,慕东.
激光辐照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的生物学效应初探[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5):573-575.
被引量:12
2
阎立,白希尧,于明德,李晓玲,马安成,陈作礼.
静电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87,8(5):53-56.
被引量:21
3
曹永军,习岗,杨初平,宋清.
不同电场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10(6):691-694.
被引量:34
4
依艳丽,刘孝义,武丽艳.
小麦、水稻磁效应的初步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3,24(2):153-156.
被引量:23
5
邬振祥,李素梅,尹国香,余增亮,何建军.
离子注入在番茄育种上的应用[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321-325.
被引量:35
6
郑冬官,方其英,黄德祥,刘贯莲.
离子注入在棉花育种中的诱变功效[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315-317.
被引量:59
7
程汝宏,杜瑞恒.
谷子氮离子注入诱变育种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310-314.
被引量:12
8
舒世珍,朱凤绥,陆挺.
离子注入甜菊种子效应初报[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299-302.
被引量:42
9
冯清平.
微波对微生物诱变生物效应的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1994,6(4):67-69.
被引量:4
10
王清元,卢贵忠,赵玉清.
高压静电场对水稻种子萌发的试验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1):147-150.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3
1
韦善富,王威豪,谢丽萍,石瑜敏,宋智萍,毛昌祥,周行.
微波辐射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
.广西农业科学,2008,39(4):466-469.
被引量:5
2
郭龙芳,薛福东,郭九峰,那日.
部分物理因子在植物上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246-251.
被引量:7
3
贾红华,周华,韦萍.
微波诱变育种研究及应用进展[J]
.工业微生物,2003,33(2):46-50.
被引量:62
二级引证文献
74
1
张齐斌.
水产生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
.福建水产,2007,29(4):75-78.
被引量:1
2
唐伟,孙军德,张翠霞.
农用抗生素产生菌菌种选育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2004,24(4):42-45.
被引量:11
3
李豪,车振明.
微波诱变微生物育种的研究[J]
.山西食品工业,2005(2):5-6.
被引量:41
4
陈义光,李铭刚,徐丽华,刘祝祥,夏振远,文孟良.
新型物理诱变方法及其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进展[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46-48.
被引量:21
5
张久明,黄乐平,裴月湖,田黎.
利用微波诱变技术提高菌株B1抑菌活性的研究[J]
.中国海洋药物,2005,24(6):1-5.
被引量:3
6
贾啸静.
微生物药物产生茵诱变育种方法的应用和进展[J]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6,23(1):65-69.
被引量:12
7
朱传合,贺亚男,路福平,杜连祥.
微波对阿维拉霉素产生菌诱变效应的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4):32-34.
被引量:11
8
唐洁,车振明,王燕.
微波-紫外灭活原生质体融合选育米曲霉菌株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06,31(8):31-34.
被引量:4
9
申斐,张贺迎,武金霞.
微波诱变对乳酸乳球菌Nisin产量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11):26-28.
被引量:12
10
叶亚军,张敏,汤志良.
抗稻瘟病菌株—诺卡氏菌A11的诱变育种[J]
.植物保护,2007,33(1):33-36.
被引量:1
1
颜加平.
应让花卉少“看”电视[J]
.花卉,2004(9):27-27.
2
杨大旗,胡义文,吴珍龄,刘庆全,杨盛山.
特定电磁辐射对提高小麦种子和幼苗抗逆能力的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2(1):66-69.
被引量:6
3
隋吉东,李天和,史拓,王法清,黎玉梅.
土壤紧实度对电磁波衰减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91(1):51-54.
被引量:2
4
孙若愚.
电磁波在西红柿根结线虫防治上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2):149-149.
5
勤奋.
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J]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0(2):39-39.
6
胡义文,杨大旗,杨盛山.
特定电磁辐射(TDP)处理水稻种子及幼苗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6(1):13-19.
7
电磁辐射对儿童造成的伤害[J]
.标准生活,2012(11):80-80.
8
动态[J]
.中国科技画报,2003(2):51-51.
9
李景奎,戚大伟.
微波辐照对舞毒蛾的卵及幼虫的处理效果[J]
.植物检疫,2007,21(1):9-11.
被引量:2
10
周晓丽,常丽云.
地震热红外与卫星遥感的关联[J]
.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2(B08):94-95.
浙江农业科学
199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