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酱油香气形成途径及提高措施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浅谈酱油香气形成途径及提高措施吕承广(山东省淄博商业学校255022)酱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调味品。感官鉴定是消费者容易接受的鉴定产品质量的方法,通过问、看、尝就可大致估价产品的质量,其中香是评价酱油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之一,对激发消费者的购买...
作者
吕承广
机构地区
山东省淄博商业学校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13-14,共2页
China Condiment
关键词
酱油
香气
形成
措施
分类号
TS264.21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02
同被引文献
66
1
吕东津,梁姚顺,宋小焱.
酱油的色、香、味[J]
.中国调味品,2004,29(7):7-9.
被引量:15
2
曹宝忠.
低盐固态原池淋浇发酵酱油技术的探讨[J]
.中国酿造,2004,23(9):26-28.
被引量:9
3
缪杰.
论酱油风味、香气的产生及形成[J]
.中国调味品,2004,29(10):5-7.
被引量:24
4
蔡金星,刘秀凤,贾文沦,杜彬.
酱油增香发酵用酵母的纯化和生长特性分析[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18(4):35-37.
被引量:8
5
王林祥,刘杨岷,王建新.
酱油风味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调味品,2005,30(1):45-48.
被引量:72
6
牛天娇,马莺.
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微生物的发掘与利用[J]
.中国酿造,2005,24(2):1-5.
被引量:49
7
董全,李洪军,向瑞玺,方明强.
新型调味汁——榨菜调味液发展展望[J]
.现代食品科技,2005,21(2):217-218.
被引量:3
8
许惟治.
天然酱醪中耐盐性乳酸菌的分离和应用[J]
.中国酿造,1989,8(6):23-27.
被引量:1
9
鞠洪荣.
日本、韩国酱油的成分浅析[J]
.中国酿造,1995,14(4):7-9.
被引量:3
10
曹健.
食品风味物质的获取[J]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6,17(4):36-43.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6
1
王林祥,刘杨岷,王建新.
酱油风味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调味品,2005,30(1):45-48.
被引量:72
2
王夫杰,鲁绯,赵俊平,渠岩,陈彬.
酱油风味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2010,29(8):1-5.
被引量:21
3
叶林奇,江波,王庆,周尚.
涪陵榨菜酱油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43-4044.
被引量:5
4
王贻俊,樊育,HansH.
用电容率频谱法测量啤酒酵母的浓度和活性[J]
.酿酒科技,1999(5):74-76.
被引量:2
5
宋江,吴婷,王远亮.
浅谈耐盐性酵母菌对传统酿造酱油风味的作用[J]
.中国酿造,2012,31(5):4-7.
被引量:2
6
谭周进,谢达平.
乳酸菌在酿造调味品中的呈味作用[J]
.湖南农业科学,2000(5):44-4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02
1
纪有华,王荣兰.
红烧肉风味形成途径探讨[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6,23(2):19-23.
被引量:20
2
杨荣华,何炘,戴志远.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酵前后贻贝蒸煮液中的香气成分[J]
.中国食品学报,2007,7(3):132-137.
被引量:8
3
张艳芳,陶文沂.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J]
.精细化工,2008,25(3):260-263.
被引量:31
4
熊芳媛,蔡明招,吴惠勤.
酱油香气成分的研究--头油和生抽香气成分的比较[J]
.中国酿造,2008,27(5):51-55.
被引量:25
5
张艳芳,陶文沂.
两种发酵酱油风味物质的分析研究[J]
.精细化工,2008,25(5):486-490.
被引量:43
6
严留俊,张艳芳,陶文沂,王利平,吴胜芳.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酱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J]
.色谱,2008,26(3):285-291.
被引量:72
7
熊芳媛,蔡明招,吴惠勤,朱自鑫.
老抽香气成分GC-MS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7):100-105.
被引量:9
8
王鲁峰,张韵,徐晓云,潘思轶.
食品风味物质分离分析技术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63-465.
被引量:12
9
白凤翎.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传统酿造食品安全性的影响[J]
.中国酿造,2009,28(2):5-7.
被引量:10
10
王光华.
磁场对厌氧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影响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35(3):6-8.
被引量:2
1
如何提高淀粉的白度[J]
.淀粉与淀粉糖,1997(1):44-47.
被引量:7
2
卞璨慧.
浅谈酱油的香气形成及改善酱油香气的应用技术[J]
.中国调味品,2008,33(7):24-26.
被引量:9
3
刘弘.
探讨酱油香气形成机理与保障人体健康[J]
.职业与健康,1997,13(6):13-15.
4
李雷.
影响食品检验准确性的因素分析及提高措施[J]
.中国农业信息,2013,25(12S):35-35.
被引量:6
5
孙立,陈建辉.
酒花中α—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J]
.石河子科技,1996(5):6-7.
6
庞红飞.
分析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运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3).
被引量:2
7
张瑾,陈彩瑛.
如何制备酱油中所用酵母[J]
.中国调味品,2006,31(8):31-32.
8
周恒刚.
4-乙基愈创木酚[J]
.酿酒,1989,16(6):7-9.
被引量:20
9
马永强,宫安旭,陈晓昕,孙冰玉.
固定化酵母细胞增加酱油香气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1,36(4):38-40.
被引量:3
10
黄桂英.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提高措施[J]
.山东食品科技,2003,5(3):31-33.
被引量:7
中国调味品
199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