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阜新盆地反转构造的特征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阜新盆地在阜新期开始反转,主要反转作用发生于阜新组沉积之后,在盆地反转过程中北东向-北北东向断层发生左旋走滑逆冲,东西向及北西西向断层发生右旋走滑逆冲,并形成一系列北东向反转褶皱。反转构造使煤层埋藏变浅,有利于开采。
作者
云武
王桂梁
荆惠林
机构地区
中国矿大地质系
出处
《中国煤田地质》
1995年第3期6-11,共6页
Coal Geology of China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反转构造
阜新盆地
盆缘断裂
盆地
断层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44
1
刘志刚,陈建平.
阜新盆地的控煤构造[J]
.地质论评,1995,41(6):499-502.
被引量:8
2
朱志敏,崔洪庆,宋文杰.
阜新盆地东梁区浅层天然气成藏特征[J]
.天然气工业,2006,26(4):18-20.
被引量:15
3
王桂梁,马杏垣,荆惠林,云武,王大庆,谭海樵,李海玉.
间歇侧移式的裂陷与递进跳跃式的反转:以阜新煤盆地为例[J]
.高校地质学报,1996,2(3):284-294.
被引量:11
4
吴冲龙.阜新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研究.地球科学,1984,2:43-52.
5
李思田 夏文臣 杨士恭 等.阜新盆地晚中生代沙海组浊流沉积和相的空间关系.地质学报,:61-73.
6
刘志刚.从盆缘特征看阜新盆地成因.阜新矿业学院学报,:5-10.
7
王竹泉 黄汲清.热河阜新县煤田.地质汇报,:1-12.
8
杨欣德,李星云.1997.辽宁省岩石地层[M].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247.
9
于希汉,王五力,刘宪亭,等.1987.辽宁西部中生代地层古生物-3[M].北京:地质出版社,1-386.
10
张立君,蒲荣干,吴洪章.1985.辽宁西部中生代地层古生物-2[M].北京:地质出版社,1-212.
引证文献
4
1
王桂梁,马杏垣,荆惠林,云武,王大庆,谭海樵,李海玉.
间歇侧移式的裂陷与递进跳跃式的反转:以阜新煤盆地为例[J]
.高校地质学报,1996,2(3):284-294.
被引量:11
2
蔡厚安,李宝芳,邵龙义,徐德斌,邵凯,周园园.
辽宁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J]
.古地理学报,2011,13(5):481-491.
被引量:8
3
仲米山,周志江,刘锦,闫楠,贾翠.
阜新盆地王营矿区煤系沉积环境及聚煤特征[J]
.中国煤炭地质,2011,23(11):9-12.
4
姜立,王延山,吴飞勇.
阜新凹陷中北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及有利目标预测[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4,28(6):4-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朱志敏,沈冰,闫剑飞.
阜新盆地无机成因气探讨[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3):418-421.
被引量:5
2
朱志敏,沈冰,路爱平,闫剑飞.
阜新盆地白垩系阜新组煤层气系统[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2):181-186.
被引量:19
3
朱志敏,闫剑飞,沈冰,周家云.
从“构造热事件”分析阜新盆地多能源矿产共存成藏[J]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5):468-479.
被引量:9
4
朱志敏,沈冰,崔洪庆,周家云.
阜新盆地煤层气成因分析[J]
.地质科技情报,2007,26(3):67-70.
被引量:24
5
韩军,张宏伟,朱志敏,宋景春.
阜新盆地构造应力场演化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J]
.煤炭学报,2007,32(9):934-938.
被引量:25
6
吴志国,岳海东,韩军.
辽宁阜新盆地中、新生代构造转折及其地质意义[J]
.四川地质学报,2007,27(4):239-244.
被引量:2
7
朱志敏,韩军,路爱平,罗丽萍,周家云.
阜新盆地白垩系沙海组煤层气系统[J]
.沉积学报,2008,26(3):426-434.
被引量:4
8
韩军,王海兵,朱光宗,刘廷波.
The stress state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mining dynamic disaster in Fuxin basin[J]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8,14(4):621-624.
被引量:1
9
蔡厚安,李宝芳,邵龙义,徐德斌,邵凯,周园园.
辽宁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J]
.古地理学报,2011,13(5):481-491.
被引量:8
10
邵凯,邵龙义,曲延林,张强,王举,高迪,王东东,李柱.
东北地区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研究[J]
.煤炭学报,2013,38(A02):423-433.
被引量:10
1
胡望水.
塔里木盆地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J]
.新疆石油地质,1995,16(2):89-95.
被引量:10
2
张文军,胡望水,官大勇,毛治国,王筱楠.
松辽裂陷盆地反转期构造分析[J]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4,16(4):230-234.
被引量:19
3
王来斌,沈金山,高锡擎,郑飞.
任楼井田8_2煤层构造煤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J]
.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0):112-116.
被引量:6
4
张连平.
含油气盆地反转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J]
.科技资讯,2007,5(18):36-37.
5
王伟,王文文.
煤层气常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
.山东化工,2015,44(12):78-80.
被引量:1
6
A.E.Mather,潘秋霞.
盆地反转对水系演化和冲积岩系结构的影响[J]
.海洋地质译丛,1994(4):52-62.
7
胡望水,卫拥军,张自其.
辽河盆地反转期构造特征[J]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5):5-8.
被引量:13
8
刘国生,朱光,宋传中,牛漫兰,王道轩.
郯庐断裂带新近纪以来的挤压构造与合肥盆地的反转[J]
.安徽地质,2002,12(2):81-85.
被引量:19
9
肖安成,杨树锋,陈汉林.
二连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2):137-140.
被引量:64
10
田小彬.
乌尔逊凹陷断裂特征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15):145-147.
中国煤田地质
199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