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员HBsAg筛检方法的探讨
出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63-365,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参考文献7
-
1洪德庆,江苏医药,1986年,12卷,8期,415页
-
2宋清林,临床肝胆病杂志,1986年,2卷,1期,46页
-
3范殿英,天津医药,1986年,14卷,9期,537页
-
4李福山,中华内科杂志,1986年,25卷,7期,407页
-
5江顺林,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4年,11卷,3期,109页
-
6潘鹤翔,中华传染病杂志,1983年,1卷,3期,164页
-
7耿贯一,流行病学.中,1979年
-
1本刊编辑部.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J].广东医学,2005,26(8):1062-1062.
-
2本刊编辑部.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J].广东医学,2004,25(12):1387-1387.
-
3李会涛.HBsAg两种筛检方法的一致性评价[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8,5(19):121-122. 被引量:1
-
4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J].广东医学,2006,27(3):442-442.
-
5胡晓波.嗜酸粒细胞尿的筛检方法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7,12(4):242-245.
-
6腾飞鹏,罗建伟,朱晓.多功能显微诊断仪在淋球菌筛检的初步应用[J].淮海医药,2003,21(3):188-189.
-
7官笑鸰,叶芳.癌症筛检方法的敏感性评价[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6,23(4):223-224.
-
8杨国旭.乳腺癌的检查与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0):65-65. 被引量:1
-
9许小英,孙虹佳,李伟,陈保锦.不同原理的两种尿液分析仪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1):1823-1825. 被引量:9
-
10高俊,黄文红.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假阳性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2):1439-1440.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