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9
-
1冯莉.从隐性交际关系看“围城内”的人际冲突[J].学术交流,2007(7):154-157. 被引量:3
-
2郭华.现代西方文论同语言学的相互关照[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81-83. 被引量:2
-
3邓念利.当代西方文论的“语言学转向”探微[J].科教文汇,2009(4):215-215. 被引量:3
-
4周景雷.一个文学的“李约瑟问题”——我们为什么缺少或遗忘文学性[J].文艺研究,2010(4):23-32. 被引量:1
-
5田丰.建构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新思潮?[J].文教资料,2011(3):13-14.
-
6刘冰.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的当代文学批评[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208-211. 被引量:10
-
7刘红豆.有关“可写性文本”的再探讨[J].北方文学(下),2013(10):80-81. 被引量:1
-
8张志忠.“茅盾文学奖”遗珠漫拾——以《陆犯焉识》《日夜书》《喀拉布风暴》为评论对象[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3):45-51. 被引量:1
-
9周俊.叙事理论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承路径——以板厂峪长城景区红色文化传承为个案[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6(2):24-2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3
-
1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J].当代作家评论,2006(1):25-28. 被引量:133
-
2王鸿生,王安忆,莫言,曹征路,张炜,严歌苓,吴亮,葛红兵,栾梅健,陈家琪,王晓明,陈思和,蔡翔,罗岗,何锐,程德培,张业松.小说与当代生活——上海大学文学周圆桌会议纪要[J].当代作家评论,2006(6):101-112. 被引量:2
-
3孟繁华.边缘经验与“超稳定文化结构”——当下长篇小说创作的两种趋向[J].南方文坛,2007(2):30-37. 被引量:6
-
4雷达.新世纪文学的精神生态[N].解放日报,2007-01-21.
-
5徐兆寿.论伟大文学的标准[J].小说评论,2007(4):4-10. 被引量:8
-
6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J].小说评论,2007(4):44-50. 被引量:36
-
7韩少功.当代文学病得不轻[N].科学时报,2006-12-19:B4.
-
8何西来.对当前文艺创作状况的若干认知和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11-09.
-
9李敬泽.2006:中国小说的观察与反思[N].北京日报,2006-12-26.
-
10陈骏涛.繁华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11-09.
-
1章德益."感觉"的误会[J].绿洲,2000(1):111-111.
-
2吉木狼格.吉木狼格的诗(9首)[J].诗歌月刊,2010(1):27-29.
-
3刘研.鲁迅与契诃夫文学中的“忧郁情怀”[J].社会科学战线,2002(6):263-264.
-
4周彦豪.橡胶化学与物理某些方面的进展[J].合成橡胶工业,1991,14(2):87-92. 被引量:1
-
5尚洪毅.混凝土流变度的控制[J].混凝土,1993(3):13-18.
-
6薛毅.开放我们的文学观念[J].上海文学,2001(4):73-74. 被引量:16
-
7邓佳佳.新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流变、特征及策略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6):152-152. 被引量:4
-
8欧玉春.白炭黑的表面处理及其在橡胶中的流变行为[J].橡胶工业,1991,38(5):297-303. 被引量:5
-
9G.Schramm,Karlsruhe,程东虹.测试热塑性弹性体流变行为的新方法[J].橡胶译丛,1992,26(2):66-75.
-
10北村.关于小说[J].山花,2000(2):14-1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