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变迁的博弈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政府希望通过从上到下强制性制度变迁行动,达到它既争夺农村剩余又有效服务三农的双重目标;而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农民要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于是,在政策传递的过程中央政府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民之间的博弈便产生了。本文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分析农村金融体制变迁中,政府、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农民三方博弈的过程、结果,阐明我国农村金融发育迟缓的制度原因。
作者
闫陆璐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出处
《中国商界》
2008年第3期5-6,共2页
Business China
关键词
改革
农村金融
金融体制变迁
正规金融机构
中央政府
农民
三方博弈
利益最大化
制度原因
制度变迁
双重目标
金融制度
服务三农
分析方法
发育迟缓
强制性
政策
运用
分类号
F7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97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段军山.
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变迁及我国的经验分析[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5):84-89.
被引量:4
2
杨少芬,梁雪芳,王勉.
我国农村信用社实行社区金融模式改造研究[J]
.金融研究,2006(7):174-186.
被引量:12
3
胡焱,郑江绥.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取向[J]
.求实,2005(11):89-91.
被引量:10
4
张杰.
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J]
.金融研究,2005(2):1-12.
被引量:224
5
姚艳,李建中.
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政策取向的博弈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4(9):45-47.
被引量:1
6
周脉伏,稽景涛.
农村信用社合作制规范的博弈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4(5):35-39.
被引量:13
7
陈雪飞.
合作制与股份制:不同经济背景下农村信用社的制度选择[J]
.金融研究,2003(6):115-120.
被引量:48
8
谢平.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
.金融研究,2001(1):1-13.
被引量:721
9
童士清.
自上而下的金融体制改革路径及其绩效评价[J]
.经济评论,2000(2):81-84.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83
1
高勇.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与途径[J]
.财经科学,2004(4):89-93.
被引量:14
2
路建祥.
合作经济与合作金融的永恒性[J]
.农村金融研究,1996(1):60-63.
被引量:4
3
周浩球.
“AGIL”功能分析理论与东莞农信社创新发展模式的实施[J]
.南方金融,2004(9):45-47.
被引量:1
4
郑良芳.
稳妥地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几点管见[J]
.农金纵横,2004(5):9-12.
被引量:2
5
彭宇文.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25(6):27-28.
被引量:16
6
李义奇.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农村金融发展[J]
.上海金融,2005(2):24-26.
被引量:12
7
翁其明.
浅谈农村信用社股份合作制的改革[J]
.金融参考,2003(10):80-82.
被引量:1
8
张杰.
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J]
.金融研究,2005(2):1-12.
被引量:224
9
杨羽飞,梁山.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
.金融研究,2005(3):169-176.
被引量:55
10
陈进忠.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定位与中小企业融资[J]
.中国金融,2005(11):32-33.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971
1
杨智.
金融发展如何影响非农就业——来自脱贫攻坚期间国家级贫困县的证据[J]
.投资研究,2021,40(6):129-146.
被引量:4
2
李俊霞.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法律保障机制建设研究[J]
.农业经济,2020,0(3):119-120.
被引量:2
3
张峰,许干,张晓燕,程翔.
中国农村金融研究七十年的知识图谱分析[J]
.农村金融研究,2020(1):10-20.
被引量:1
4
汪雨雨,赵增力,罗琦.
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信贷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农村9179户家庭的经验证据[J]
.林业经济,2023,45(2):42-61.
被引量:2
5
陈捷琼,郑鸣.
福建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想[J]
.福建金融,2004(6):11-13.
被引量:2
6
蒋富珍.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与发展的战略思路[J]
.改革与战略,2007,23(8):53-54.
被引量:1
7
李刚,王再文.
金融伦理缺失: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的根源[J]
.开发研究,2007(6):136-138.
被引量:4
8
蔡四平.
构建和谐城乡金融体系研究[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4(3):60-66.
被引量:3
9
钱水土.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县域金融体系重构:浙江案例[J]
.金融研究,2006(9):148-157.
被引量:37
10
刘砚平.
“三农”问题与农村金融制度创新[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6):44-48.
1
姚子美.
试论我国技术市场发育迟缓的原因及催化对策[J]
.现代企业,1993(7):34-35.
2
马健.
大宗商品谋求定价权[J]
.农经,2011(4):34-39.
被引量:1
3
张桂萍,李雪松,王琳琳.
试析外汇风险[J]
.德州师专学报,2000,16(2):56-57.
4
郑鑫尧.
拍卖场上的三方博弈[J]
.中国拍卖,2008(7):34-35.
5
本刊编辑部.
突出重点 综合施策 努力实现稳定物价与保障民生双重目标[J]
.财会研究,2010(22):1-1.
6
邱崇明.
实现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途径[J]
.价格理论与实践,1996(10):29-31.
7
崔晓黎.
粮食安全的双重政策目标宜分不宜合[J]
.福建粮食经济,2000(3):47-50.
8
刘同刚.
论国营商业企业改革双重目标的矛盾冲突与协调[J]
.商业经济论坛,1991(1):23-26.
9
马丹宇.
转轨时期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制度原因[J]
.中国流通经济,1998,12(2):15-17.
10
张天赦.
海运业低迷的制度原因[J]
.综合运输,2013,35(11):93-93.
中国商界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