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77年,美国人乔治·卢卡斯将数字技术首先运用到《星球大战》中,开创了大量使用计算机技术合成电影画面的先河,大概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一做法,在未来的日子里,会给电影制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6年开始,美国的50%以上的影片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画面。中国的电影人也紧随其后,1995车,计算机图像技术被应用在上影厂拍摄的《兰陵王》中。自此之后,数字特效在电影中的应用更是不胜枚举,运用数字特效的电影逐渐多起来了,但是这些都不是纯粹的数字电影,数字特效就是将前期拍摄的一些不理想的镜头加以修补,生成一些趣味的画面。而当这种技术开始渗入到电影生产的方方面面,从剧本的创作、策划到前期的摄影、置景、道具,到后期的合成、剪辑,无处不发挥着巨大的功力时,从局部的数字特效到完全意义上的数字电影,已经在此时呼之欲出,开始了电影创作超出人类有限的视点和运动轨迹的神奇篇章。1995年,第一部全3D动画长片,迪斯尼的《玩具总动员》问世,片长77分钟, 1561个全电脑制作的3D镜头,历时四年,动用了110个工作人员,成本为3千万美金。1999车,《玩具总动员续集》作为首部无胶片数字电影正式登场。而2001年,中国推出了首部数字电影《青娜》。数字电影,把许多原来电影表现不了的题材搬上了银幕,建立了全新的电影语言样式和风格。为创作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电影人的思想从技术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通过数字特效,导演能够创造出原本没有的人景物,能复原庞大的古代建筑,能让现代人和历史人物对话。在数字电影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能。
出处
《数字生活》
2007年第4期86-89,共4页
China Digital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