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戏剧与小说的文体区别及沟通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戏剧与小说作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文体的艺术规定性和基本风貌,小说不是戏剧,戏剧不是小说,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文体区别。但这种规定性也是相对的,不同文体之间可以交叉与沟通,因此在戏剧创作中也可以吸收小说的美学特点和文体优长。事实证明:这种文体之间的沟通丰富了戏剧的自身存在,拓展了戏剧的创作空间。
作者
陈军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3-86,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论老舍与北京人艺的互动关系>(04SJB750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戏剧
限制
小说文体
故事情节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
1
周宪.
布莱希特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布莱希特对中国当代戏剧的影响[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6(4):28-39.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8
1
林婷.
两种距离与两种交流——兼论20世纪80年代戏剧探索[J]
.戏剧艺术,2004(6):35-42.
被引量:1
2
曹雷雨.
布莱希特的叙事剧理论再思考——兼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对演剧艺术发展的意义[J]
.外国文学,2007(3):89-96.
被引量:1
3
宋宝珍.
“危机”与“转机”中的戏剧思辨 改革开放30年戏剧理论与批评浅谈[J]
.中国戏剧,2009(3):4-8.
4
杨向荣.
“陌生化”与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布莱希特对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批判与超越[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7(3):24-29.
5
卢炜.
交叉互异:布莱希特与中国现代戏曲[J]
.文学评论,2011(3):187-192.
6
石可.
景观社会与后布莱希特式表演[J]
.新美术,2013,34(2):24-39.
被引量:2
7
王铭勋.
浅谈剧本文学在戏剧表演中的功能和作用[J]
.芒种(下半月),2017,0(12):115-116.
被引量:1
8
曾军,汪一辰.
新中国初期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批判性接受[J]
.社会科学辑刊,2021(6):182-190.
同被引文献
22
1
陈咏芹.
论中国现代话剧作家的政治思维定势[J]
.社会科学辑刊,1998(6):138-143.
被引量:7
2
陈咏芹.
政治思维定势与中国现代话剧的悲剧精神[J]
.戏剧艺术,1997(3):71-85.
被引量:3
3
王立鹏.
从《醒世姻缘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看其作者[J]
.明清小说研究,1997(3):28-33.
被引量:7
4
严云受.
《醒世姻缘传》作者问题补考[J]
.明清小说研究,1997(3):34-44.
被引量:4
5
张清吉.
《醒世姻缘传》作者补证[J]
.明清小说研究,1995(1):79-83.
被引量:3
6
林辰.
论明末清初小说的历史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1982(5):135-142.
被引量:3
7
吴圣昔.
邓志谟乡里、字号、生年探考——《邓志谟考论》之一[J]
.明清小说研究,1992(2):143-156.
被引量:10
8
张树铮,孙韵珩.
《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语法特点的差异[J]
.古汉语研究,2005(4):56-62.
被引量:14
9
陈军.
论老舍戏剧与小说的美学沟通[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4):63-68.
被引量:3
10
程志兵.
《聊斋俚曲集》与《醒世姻缘传》人称代词的差异——兼谈两书的作者问题[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32-3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
1
赵慧娟.
戏剧性:契诃夫的戏剧与小说的互释[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40-142.
被引量:1
2
冯昊.
他者视角中的“九一八”国难叙事——《没有祖国的孩子》三个文本的比较研究[J]
.民族文学研究,2020,38(6):121-129.
被引量:2
3
周睿,马清华.
《醒世姻缘传》作者归属的应用计量风格学研究[J]
.明清小说研究,2022(4):266-28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李广益.
论舒群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中的认同书写[J]
.民族文学研究,2021,39(6):56-67.
被引量:1
2
马清华,周睿.
强程度概念的理据系统及其发生学机制[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6(2):48-64.
3
孟石峰.
论抗战时期东北文学场域中的共同体意识——以汉语小说与朝鲜语小说为例[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14(2):105-110.
4
黄玮,冉启斌.
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古诗词作者争议检测[J]
.文学与文化,2023(3):95-104.
5
左怡兵.
《醒世恒言》的文本生成与写定者探析——以“论说标志”及“个性词句”为线索[J]
.文学遗产,2024(2):125-139.
6
朱梦瑶.
舞台上的转折点——契诃夫戏剧结构的解析与《樱桃园》研究解读[J]
.戏剧之家,2024(17):13-15.
1
王纯菲.
诗意的女性生存与诗的创作——读鲁迅文学奖获奖女诗人诗作[J]
.诗潮,2011(3):78-80.
2
毕建模,张辉.
杂文与时评有没有“墙”[J]
.当代文坛,2005(1):95-96.
3
朱青.
“侃式文体”的弊端[J]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9(3):49-55.
4
吴俊.
越过青春沼泽的期待——潘向黎小说蠡测[J]
.当代作家评论,2002(6):139-141.
被引量:3
5
蒋登科.
九十年代的中国新诗[J]
.当代文坛,1998(6):12-15.
被引量:1
6
贾延飞.
现代小品文的文体特征及文体价值[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4):110-111.
被引量:1
7
张光芒.
文化认同与江苏小说的审美选择[J]
.小说评论,2007(3):29-33.
被引量:10
8
范增.
《隋志》与魏晋南北朝赋学[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3):65-71.
9
卢盛江.
“雅体、野体、鄙体、俗体”新释——唐诗文术论札记[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4):54-57.
被引量:4
10
徐柏青.
论《尚书》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贡献[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94-97.
被引量:4
戏剧文学
200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