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导向的建构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人类文明史4/5的时间里,中国一直享受着文化大国的辉煌,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绵延5000年文明的古国之一,也是名符其实的文化资源大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无数人为的灾难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惨痛的破坏。改革开放虽然让我国文化产业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发展,但至今依然没有找到真正的康庄大道。中国卡通业市场效益排在前5位的无一不是“洋玩意”;美国一部《泰坦尼克号》就拿走我们3.2亿元;一本不到100页的小册子《谁动了我的奶酪》,其发行量在短短时间内就由100万向200万迈进;一家肯德基一年就能拿走1.2亿美金的纯利润。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元老杜勒斯曾说过:“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的方法思考问题。”当美国人正在为自己瓦解苏联的神来之笔而得意时,许多中国人身上却又出现了前苏联人的迹象。同样,韩国也是把中华儒家文化的精髓卖给了中国人,相当于使用者向发明者收了版权,但我们还有人在争先恐后替人家鼓噪,傻乎乎地替人家点票子。通过偷梁换柱的做法,如今的文化产业强势国家把自己的观念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中,在把中国的文化资源据为己有的同时还获取了最大的经济利润和意识形态效果。美国人制作的取材中国传奇故事的动画片《花木兰》被赋予美国文化之含义就是铁证(类似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进行改造和占有的例子不胜枚举)。当中国的花木兰长出了美国的黄头发后,极具讽刺意味的悲剧就实实在在地产生了!此种现状不能不引起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危机感!
作者 蔡骐
出处 《学习月刊》 2006年第17期6-7,12,共3页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75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3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